电脑桌面
添加主题教育 林秘书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赓续文化自信 讲好任城故事.docxVIP专享VIP免费

赓续文化自信 讲好任城故事.docx_第1页
赓续文化自信 讲好任城故事.docx_第2页
赓续文化自信 讲好任城故事.docx_第3页
山东济宁任城区:赓续文化自信讲好任城故事近年来,济宁市任城区树立“运河之都仁义任城”文化战略定位,进一步打造运河文化特色区,围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一批文化“两创”标志性成果,文化强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深入挖掘释放文化资源优势。聚焦做好资源活化。实施文化遗存和文物普查行动计划,精准测绘全区文保单位,高标准编印《任城区文物保护地图册》。开设“声远记忆非遗直播”栏目,一大批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走进直播间,累计直播400余场,实施非遗数字化记录工程,拍摄《任城非遗》全景式纪录片,让优秀文化与千万观众在云端实现双向奔赴。着力打造“非遗在您身边”活动品牌,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220余场,非遗体验活动5000余场次。聚焦系统谋划研究。开展“大运河文化”专题研究,深度挖掘全区历史遗迹、文化元素、人文传承,编撰《任城文物故事》。围绕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开展任子、乔羽等任城名人研究,建成运营乔羽艺术馆、汉文化博物馆、段玉鹏艺术馆等特色文化单元。强化古籍、名志资料研究整理,完成《济宁直隶州志》《京杭大运河全图》《任子遗书》《任氏宗谱》等古籍的征集、整理、再版。深入挖掘厚植于乡村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印刷《任城区地名志》,编修运河两岸部分镇(街道)村(社区)志,《长沟镇志》入选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二是积极探寻文化创新发展路径。释放文旅产业发展动能。精心设计运河之都、网红打卡、非遗研习、近郊休闲等精品旅游线路,打响“行通大运、和合南北”文旅品牌。改造提升“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打造运河夜游线路,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大运河总督署遗址街区、宣阜巷文化产业一条街等文旅项目加快建设,麷街、环西北里、汉园等多处文创聚集地各具特色,用好老城遗迹、非遗工坊、网红街区等文旅要素,打造具有任城文化印记的新地标。助力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全区规上文化企业发展到39家,省级文化产业基地2家,市级文化产业基地11家,文旅产业发展架构日趋完善。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加快推进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建成文化“两创”示范点36处,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5万余场,文化惠民体系逐步健全。创新推进“两中心一平台”融合发展,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运河书屋”文化服务新名片,26处运河书屋散落在城市角落,成为城市精神文化新地标,为广大市民点亮一盏“阅读之灯”,文化基因触角扎根进城市的各个角落。三是深入践行文化传承发展实践要求。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开展“最美任城人”群像选树,推出一批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在城市社区,每月开展文明楼道、文明楼道长评选,在农村村居,建设“幸福食堂”“幸福洗衣房”等文明实践场景,每月评选各村(社区)“美德信用之星”,成功入选“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县市区”,“运河之都·仁义任城”的文化品牌更加响亮。深化全环境育德树人工程,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美德健康校园新生活”主题活动,举办“遇见济宁”李白、杜甫诗歌诵读·少年养志经典伴成长活动,40余所小学实践开展“礼仪童行”文明礼仪操推广暨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广大青少年文明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强化培树文明新风。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深化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培育出一批接地气、有特色、可持续的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全区实名志愿者总数达到28万多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6.3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10分钟志愿服务圈”“公益集市”等典型做法走在全市全省前列,各个镇街均打造了自己的志愿服务品牌。结合美德任城、信用任城建设,健全“信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发布“任城区10分钟志愿服务圈”地图小程序,上线1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96个志愿服务项目站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