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2021年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并对2022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一、工作取得成效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遏制、扭转电诈犯罪高发势头为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担当、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持续强化打击力度。全市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XX起(XX年破获XX起),同比上升XX%,抓获犯罪嫌疑人XX人(XX年抓获XX人),同比上升XX%;向受害群众返还被骗金额XX万元;打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XX个,惩戒“两卡”人数XX人,抓获犯罪嫌疑人XX人,收缴银行卡、手机卡XX张;破获的“XX”专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XX人,带破全国案件XX余起,涉案金XX余万元。实现了破案、抓人同比上升的工作目标。二是持续强化机制联动。落地核查上级推送线索XX条,抓获嫌疑人XX人,全部实施了精准落地打击;建立了报警人、110、反诈中心三方通话机制,24小时开展预警劝阻工作,全年共劝阻疑似被骗群众XX万人次,直接避免经济损失XX余万元;全年止付银行账户XX个,止付被骗金额XX万元;冻结涉案账户XX个,冻结资金XX余元。三是持续强化重点人员的管控。对我市的XX名涉诈前科人员、XX名高危人员、XX名境外回流人员、XX名“两卡”犯罪重点人员落实了人员跟踪管控和帮教措施;对我市XX名滞留缅北涉诈高危人员全部劝返核减完毕,核减率达到到XX%。四是持续强化精准宣传防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签订《反诈告知书》XX万份,推广实名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XX万人,注册“XX卫士”微信反诈小程序XX万人;通过社会面、官方媒体等多种渠道宣传,发布诈骗预警信息、倡议书、制作反诈小视频、采访受害人案例式宣传等XX余次,全面提升群众识骗防骗能力。二、当前打击治理电诈犯罪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021年以来,坚持打击、防范、管控、整治同步推进,但违法犯罪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发案呈逐渐上升状态,群众损失较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是第一大刑事犯罪,XX年全市共立电诈案件XX,立案数与XX年(XX起)同比上升XX%;人民群众被骗损失金额达XX万元,被骗金额与XX年(XX万元)同比上升XX%;电诈案件占全年总刑事案件(XX起)的XX%,占全年侵财类案件(XX起)的XX%;平均每起电诈案件被骗金额高达XX万元,其中我市被骗金额最高的一起案件为XX万元。二是犯罪形式多样化,打击难度大。2021年电诈案件主要以网络贷款、刷单、冒充电商物流类诈骗案件为主,三类占到了发案总数的XX。不法分子主要利用电话、短信、网络传播诈骗信息,且电诈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大多在境外,涉案资金账户遍布全国各地,破案难度大,公安机关一般打击的都是涉“两卡”犯罪人员,全链条打击难,返赃更难。三是受害群体面广,发案区域集中。从受骗群体职业来看,无业流动人员占比最高,占比为XX%,其次是务工人员占比为XX%;从受骗群体年龄看,受骗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19至39岁占比为XX%;从受骗群体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学历占比最高,为总人数的38%;从受骗群体性别看,受害人男性占XX%,女性占50.86%;从发案辖区分布情况看,发案主要集中在XX镇(110起)人口比较密集的辖区,其次是XX镇(XX起)、X(XX起)镇厂矿企业较多的辖区。四是行业监管不力,出现黑灰产多发的被动局面。一些行业部门特别是市场监管部门、银行系统,主体监管、源头治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行业管理不规范,审批、监管、治理漏洞不堵塞,导致黑灰产业猖獗泛滥。2021年我市出现了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出售对公账户、网银U盾、银行卡、电话卡,出租微信号给电诈犯罪团伙使用的情况。五是反诈专业队伍薄弱,实体化运行推动缓慢。市反诈中心虽已投入运行,但公安大数据和智能化建设滞后,技术反制能力不强,预警拦截工作有较大差距;同时反诈专业队伍力量薄弱,仅有XX名工作人员,实战水平较低。六是市联席会议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去年XX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