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维稳机制建构探索与研究“新时代意味着新的飞跃、新的特质、新的境界、新的格局、新的气象、新的高度、新的价值,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新的开创性。”对高校维稳工作而言,面对的最大的“新”——就是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巨变——正由大众化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高等教育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带来的高等教育从教育模式、教育多样性、教育的不断开放性等一系列新变化对高校维稳带来的挑战。一、新时代与即将到来的普及化中国高等教育(一)新时代与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巨变以矛盾论的眼光来看待与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同于以往的根本基点是当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其概括为: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反映在中国高等教育上,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愿望,已完成了由精英化高等育发展为大众化高等教育,目前,正向着普及化高等教育转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已进入到世界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阵,尽管还是追赶型的,但却已与世界高等教育开始“同频共震”,世界高等教育开始认真倾听中国声音,融入中国元素。中国高等教育发生的这种伟大的变革,使高等教育的地位起了重要变化。从经济的角度看,它由过去的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即将转为“支撑和引领并重,并且引领大于支撑”的作用;从结构看,今天的高等教育已变得更加的多样化;从管理与发展角度看,中国高等教育开始站在世界舞台前列——向既有中国特色又具世界水平同时迈进。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发展促使它必须具备“服务性、支撑性、引领性、人民性”以推动它向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迈进。(二)普及化的高等教育与高校维稳面临的挑战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高等教育层级分类是按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Trow)以适龄青年进入高校毛入学率来划分的。马丁特罗将以适龄青年为基数,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内划为精英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以内划为大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及以上者为普及高等教育。教育部20**年*月**日发布的20**年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我国20**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将在20**年实现毛入学率的**%以上,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过渡时期。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与精英高等教育在教育观念、功能、管理、课程、入学和选拔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这一阶段的高校安全维稳工作也面临着许多与过去完全相异的地方,其挑战是十分明显的。1.授课方式变化带来的维稳工作空间变化由大众化转向普及化的高等教育,一方面由于在校师生数量的巨增导致管理上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更多的学生获得知识,授课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得到广泛推行。学生同时近在咫尺,也远在天涯,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往、讨论可在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空间进行。其思想、情感、行为的相互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稳定隐患问题是常规的维稳管理机制无法企及的,由此带来的是维稳空间将向更广阔范围扩展——由过去仅限于局域(学校所在地)向全域(全国乃至全球)扩展。2.普及化高等教育产生的“就业张力”与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就业岗位不对称问题我国普遍存在学习“实用主义”,基础教育以升学为导向,高等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大学生学习动力通常与就业好坏成正比。在经济腾飞能够提供较多和较好的就业岗位,学生学习积极性就高,思想就趋向稳定,经济转轨新常态的平稳增长阶段,就业岗位会减少,好岗位更减少。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导致规模增长,大学毕业生增多,就业预期与现实相悖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想波动,极易引发安全稳定问题。3.高校多样化发展对维稳管理工作人员形成的新挑战从目前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已达到的普及化阶段情况来看,普及化阶段的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要求形成多样化的、公平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总的来说,高等教育分层分类和高等学校多样化,与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