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访工作重在“四走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这为新时代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好信访工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公开接访,开启全省“五级联动接访”。2月7日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后,全省建立“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倒查+问责”“专项整治+系统治理”信访工作机制,形成信访工作新局面。信访工作是善治乡村的“牛鼻子”。当下,乡村振兴正在开新局。在参加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乡村治理进村入户调查实践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做好信访工作,促进乡村善治,尤需坚持“四走进”。走进群众心里。群众选择信访渠道,究其根源,就是身有急难、心有愁盼。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增进对群众的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信访视为观照工作成色的“晴雨表”,架好党和政府制度化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立足群众所需所盼所忧,排难点、化焦点、疏堵点、祛痛点。“案结事了”是分内之责,“心顺人和”是履职目标。办信处访最紧要的,是走进群众心里,将心比心,提升时度效、注重针对性、增强亲和力,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进诉求内核。信访人与处访人,既有“双向规范”的硬性要求,更要有双方愿景的良性互动,两者之间应为“双赢格局”而非“零和博弈”。解决好群众信访诉求,从根本上说,要坚持人民至上,强化问题导向。面对信访诉求,既要学会“剥洋葱”的路径、一层一层揭,也要坚持“剥核桃”的韧劲、一瓣一瓣抠,直达诉求内核、直抵问题本源,在循标探本中标本兼治。走进政策细部。乡村振兴工作中受理的信访诉求,既有关乎防返贫、阻致贫的“老”点位,也有事关乡村发展、建设、治理的“新”点位,还有不属于部门法定职责的“外”点位。处访过程中,既要将心比心,还要依法依规,用好用活政策“工具箱”、尤其是“防贫工具箱”“帮扶工具箱”,既处理好“送上门”的访情舆情、又静心“沉下身”解题解难,围绕诉求反映的焦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工作推进的难点,强化闭环跟踪问效,解决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闻一知十、由点及面,注重事后复盘,坚持举一反三、实行“点题整治”,每打一仗总结一次、提高一步,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放大治理效应。走进访情深区。从信访种类看,大部分信访群众立足自身“小难题”“微心愿”提出诉求或表达关切。事虽“小微”,一枝一叶总关情。实践中,一些“重复访”“多头访”,动因可能就是处访人“就信访论信访”或“因善小而慢为”,只看表面,没能真正锚定关切点、蹚入“深水区”、下好“绣花功”,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立知立核并立改,更没有立足个案抓整体。走进访情深区,要注重“信访+”“+信访”,推进信访、暗访、接访、回访“四访联动”,实现问题“联合收割”,定期归集有关方面反馈、日常工作调度、民情访情舆情等问题线索,形成“负面清单”,攥指成拳抓好各类问题线索的关联发现、随机核查、闭环整改,集中攻坚,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近日召开的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推进会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象要转向所有农民,工作任务要转向“五大振兴”,工作举措要转向促进发展。强化“三个转向”,乡村治理是题中应有之义。要深入研究把握社情民意新动向、乡村治理新规律和基层群众新期待,增强工作前瞻性、靶向性、系统性,改进群众工作方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坚持“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对长期任务,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做到个性与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