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缘政治现状剖析与趋势前瞻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热点频发,给世界与地区和平蒙上厚重的阴影。而特朗普再度执政后的美国可能发生重大政策转向,又给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演进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由此提出了以下问题:如何理解当前地区乱局中的全球地缘政治现状?全球地缘政治又将呈现何种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中,是否蕴含全球地缘政治脱困的希望?阵营对抗阴影下的欧洲地缘政治困局当前全球最令人瞩目的地缘政治热点当属乌克兰危机。2013年底至2014年初,随着乌克兰与欧盟签订联系国协定,俄乌两国围绕克里米亚及乌克兰东部领土的争端激化。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冲突进一步大幅升级,至今已持续近三年,战事陷入胶着状态。虽然俄罗斯控制了乌克兰东部大片领土,大体仍处于战略进攻态势,但是乌克兰依靠西方军事经济援助一直顽强抵抗。尽管双方早在2022年3月即已表达和谈意愿,但在领土争端、北约东扩等问题上彼此分歧巨大,和谈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战场上规模空前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给俄乌双方都造成了巨大压力,双方均已呈现疲态。然而,双方都不愿做出重大让步结束这场冲突。俄罗斯坚持维护自身地缘安全利益,不仅要求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而且不愿放弃已取得的领土等主要战果。乌克兰在领土问题上态度同样强硬,至今仍未表现出明显的妥协意愿。当前,乌克兰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已陷入恶性循环。即冲突越持久,双方的损失就越大,而损失越大,双方就越难以做出妥协。在任何一方看来,一旦做出妥协,很可能意味着前期的投入和牺牲血本无归。在地缘政治中,乌克兰危机属于典型的安全困境,即双方都将对方的安全利益诉求视作对己方安全利益的损害,从而难以达成妥协,最终的结果是双方都更不安全。当今欧洲的地缘政治困局正是这种安全困境长期发酵酿成的恶果。追根溯源,这种安全困境源于少数国家顽固坚持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极力打造排他性小圈子,为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不惜牺牲别国的安全,将自身的安全利益凌驾于别国安全利益之上。乌克兰危机表面上是俄乌两国之间的冲突,深层次实为俄罗斯与北约的阵营对抗。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是冷战阵营对抗工具的北约不仅没有随着冷战结束解散,反而不断扩大成员范围。到2004年,冷战结束后仅十余年,北约成员即已囊括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广大区域的众多中东欧国家,俄罗斯的地缘安全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在瑞典于2024年3月加入北约后,其成员已由冷战结束时的16国增至32国,数量翻了整整一番。与此同时,为强化协调作战能力,北约军事演习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1月至5月,北约举行“坚定捍卫者2024”大规模军事演习。此次军演为不同范围内不同时间的系列演习,历时长达四个月,参演部队来自全部32个成员国,兵力达9万多人,参演装备包括航空母舰、驱逐舰等50多艘舰船,100多架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以及1100多辆作战车辆。这是冷战结束以来北约举行的最大规模军演,仅次于1988年参演兵力12.5万人的“重返德国”演习。无论是扩大成员范围,还是强化协调作战能力,北约的针对目标都显而易见。尽管冷战早已结束,但冷战思维却从未退出历史舞台。受此影响,冷战期间欧洲东西方阵营对抗逐渐演变为当今北约与俄罗斯的阵营对抗。乌克兰危机正是地缘政治格局阵营化的直接后果。而这场危机旷日持久,反过来又导致北约与俄罗斯的阵营对抗进一步趋于激化,由此形成难以破解的地缘政治困局。进入2025年,随着美国政府更迭,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根据特朗普以往的政策表现及其近期言论来看,在涉及地缘政治的重大问题上,美国可能出现较大幅度政策转向,尤其体现在乌克兰危机。乌克兰危机于2022年2月升级为全面武装冲突后,特朗普多次表示,如果他是总统,这场冲突就不会发生。在2024年竞选总统期间,特朗普多次表示自己当选后可在24小时内结束冲突。2025年1月初,特朗普的表态相比以往略显务实,表示希望在六个月内结束冲突。尽管特朗普的表态不断有所变动,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他对于乌克兰危机的基本判断至少包括以下两点:其一,这场危机本应避免而且可以避免;其二,美国不应投入过多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