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县域治理现代化贡献铜山经验“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力完善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着力增强区域治理能力,在县域现代化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十四五”时期铜山还将建设创新高地、产业高地、生态高地、善治高地、宜居福地“四高地一福地”的美好蓝图,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示范区。徐州市铜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皖三省交界,“C”字形环绕徐州主城区,面积19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万,下辖16个镇、9个街道、1个国家高新区、1个省级经开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铜山在上世纪90年代曾是全国十个大县之一,面积2800多平方公里,之后经过大小6次区划调整成为现在的模样,2010年撤县设区,经济总量现在仍居苏北第一,2020年GDP为1181.5亿元。同嘉善一样,铜山也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底蕴深厚产业基础扎实的好地方。境内碧山林立、湖泊密布,有山头600余座、湖泊30余处,大运河、古黄河穿境而过,城东吕梁山方圆近200平方公里,今年9月将在那里举办第13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城北微山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这里养生文化、两汉文化交相辉映,彭祖在此立“大彭氏国”,修身养性、烹制美食;汉王刘邦与项羽争雄,拔剑劈石,清泉涌出,成为转运之地,大量的汉墓、汉画像石,尽显绵延千年的古风汉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铜山区深入贯彻新思想,积极践行新理念,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城市、社会“四大转型”,高质量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站在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区委以强烈的答卷意识,全面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更高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科学描绘了“十四五”时期建设创新高地、产业高地、生态高地、善治高地、宜居福地“四高地一福地”的美好蓝图,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示范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落实总书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大要求,深入实施“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入新境界。一是聚焦实体经济,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下功夫。依托国家高新区、省级经开区和6个镇级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约集群发展,做大做强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和安全应急特色产业,加快食品绿色冶金转型发展,去年维维集团实现营收近400亿元,徐工汽车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集聚安全应急产业企业400余家,实现产值400余亿元,连续举办八届国际安全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和首届中国安全及应急技术装备博览会,被誉为“中国安全谷”。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在推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大家都知道,徐州是个老工业基地,原来的支柱产业是冶金、发电、煤炭,而这些产业多半都集中在铜山,资源枯竭带来了沉重的生态包袱。近年来,我们按照产业“调高调优、调轻、调绿”的思路,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根本性重塑。先后开展了化工企业整治“263”专项行动、“散乱污”企业整治行动等,2018年以来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冶金、化工、水泥、热电“四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9家钢铁企业仅保留徐钢集团1家,炼钢和炼铁总产能从2017年的2000多万吨压减到不到600万吨,3家焦化企业全部退出,14家水泥企业仅保留3家,关闭2家燃煤发电企业,1家完成“煤改气”,目前企业关闭拆除已经基本完成,总投资85亿元的徐钢特种钢项目已经投产。应该说,区委下定这个决心压力十分之大,因为这些企业关闭后对短期经济影响是断崖式的,直接影响200亿元以上,减少税收10亿元左右。但是,卸掉的是“包袱”、腾出的是发展“空间”,共腾退土地1.25万亩,通过大力实施“76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