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析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传承至今的政治优势。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一、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一)思想政治工作者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思政工作是“人”开展的活动,有些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仅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仓促开展,缺乏深度和内涵,没有设置专门工作岗位。部分国企存在思政工作者与企业经营规模配备比例不相符的情况,企业经营以经济利益为导向,领导层不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不够,而且由于思政工作需要长期持续进行,意识不到其对安全教育的领导作用、对生产活动的驱动作用、对团队意识的凝聚作用。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存在思政工作领导层由公司高层或中层兼职的现象,应配备专门岗位,由具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来开展工作。(二)工作手段陈旧刻板目前部分企业思政工作存在消极的僵化思维,暴露出吸引力不足、创新性不够等缺点。在网络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对载体的运用上也非常单一,如依旧照本宣科、单向灌输,没有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性。“xx后”“xx后”等时代职工很难共情,对年轻职工不具备吸引力,很难产生实际效果。(三)文化多元化冲击强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进程加快,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盛行,导致青年员工精神产生迷失,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脑入心的“绊脚石”。存在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两张皮”现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难以有效协同推进的问题。二者可以实现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因此,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坚定文化自信,严守思想阵地,延展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二、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分析(一)加强队伍建设锻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人才队伍,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多措并举以加强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是要强化政治引领,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党性教育以及忠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刻领悟领学“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对党忠诚的工作底色。二是加强理论武装。打铁还需自身硬,政工人员既要专业知识扎实,又要善于“讲道理”,既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又要带着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理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理论学习的有效路径,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三是制定员工晋升规划方案,可以采用定期集训的方式,形成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四是凝聚青年人才,引入新鲜血液;老干部工作时间长,工作经验丰富,已形成思维定式,其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有待优化,年轻干部敢想敢干,有充足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是思政队伍的新鲜力量。将老政工人员面对复杂问题和情况的经验优势和具有新方法、新技能的年轻人相融合,则有利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二)充分发挥载体的有效性活动载体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活动形式。首先,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载体。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等网络载体越来越成为重要形式,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培育人、涵养人的作用。一是扩大网络平台的传播覆盖面,拓展到各个层次媒体中,融入员工生活里。二是要优化网络平台使用,提高工作效能。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设置员工讨论区,搭建主题教育专栏,引航榜样模块,红色基因学习等;要优化界面,使其更加人性化。要改变以往单向填鸭式灌输,平台界面应简洁清晰,导航流畅,增加职工与软件的互动性和生动性,如引入弹幕功能;要保证平台中数据的加密、备份是安全稳定的,防止泄漏风险。同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见证了党艰难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将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精神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