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交流材料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应聚焦“现实的人”的发展,关注主体的需要并不断满足主体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彰显出其独特而重要的价值。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应在准确把握主体需要的基础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守正创新。一、准确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需要的新特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应立足于新时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需要带来的新变化新特征。第一,把握主体需要的满足性和引领性相统一。一方面,主体需要具有满足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满足就是需求的实现过程,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在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中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法治、环境、教育等各方面需求的过程。另一方面,主体需要具有引领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止于满足当下既定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身就是对积极生活状态的一种的引领。当前,从人们的消费和需求特征来看,人们并不满足于满足型的刚性消费,而是更加注重精神性、长远性、发展性的投资和消费。人们不仅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还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关注主体当下生存发展的现实需求,也要对主体积极进行目标引领和建构,使人们在感受物质方面获得感的同时,也充分体会精神方面的充实和愉悦感。第二,把握主体需要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相统一。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美好生活不是一部分人的向往追求,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进入新时代,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普惠性等,让小康社会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都有获得感、成就感的社会。当前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全社会有效供给不足,增长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力资源水平偏低,能源资源约束凸显等,使得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和不懈追求,既从整体上研究把握需求变化对人们思想形成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也要关照到当前阶段人们在思想实际、精神需求和利益诉求上体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第三,把握主体需要的广泛性和层次性相统一。一方面,主体需要具有广泛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新时代人们的需要涉及范围大、内容多样。就物质需要来说,人们不仅仅满足于保障性的物质需要,对物质产品的品质、感官体验等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就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来讲,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成为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政治参与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强调精神共同富裕。另一方面,主体需要具有层次性。从需要的个体出发,美好生活需要并没有统一标准,而是由个体不同的、有层次性的需要构成的,也就是说,主体需要因人而异。人们现实生活的基础不同,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也就不同,这就导致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不同的需要层次和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认识到这一主体需求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充分尊重个体的多样化需求,引导个体把自身需要和社会整体需要结合起来,在满足自身需要中为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满足创造条件。二、满足主体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路径第一,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人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也是美好生活的享有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贯穿了新时代人的生存、消费、交往、发展的全过程。开展融入美好生活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具体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感召力的关键。一方面,要把“美好生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深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