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专题学习解读党课讲稿2470字范文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深入学习和探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这份纲要的出台,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十年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和路径。一、纲要出台的背景与意义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在此背景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应运而生。它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对于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更好发挥教育强国建设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总体目标与“两步走”战略纲要坚持远近结合,分2027年、2035年“两步走”。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各级教育普及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三、重点任务解读(一)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二)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支持人口20万以上县(市、区、旗)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三)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逐步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的招生人数,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四)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建设高等研究院开辟振兴区域发展新赛道。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深度合作,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五)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政策环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六)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覆盖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推动各类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衔接与沟通。(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