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改革工作汇报今年以来,我市牢牢把握文化体制改革的政治方向,创新工作思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入点,推动与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平台、便民服务中心和市域社会治理等载体深度融合,打造“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四级服务阵地,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一、以“小平台”构建“大阵地”,让文化传播“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是发挥品牌优势。依托全国基层理论宣讲集体“小巷讲堂”品牌优势,组建专业和兼职相结合的小巷宣讲志愿服务队,由群众点单、志愿服务队“配菜”,以“弄堂宣讲”“板凳宣讲”“大树宣讲”等形式,建设文化传播服务“最强一公里”。二是着力拓展延伸。探索“契约化共建、分散式布局、精准化服务”模式,整合辖区单位、公共场所、经济业态、小区物业等阵地资源,合理布局红色驿站、城管环卫之家、文化书吧等功能场所,解决服务场所面积狭小、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三是建强专业队伍。将城区69个村(社区)划分为480个网格,每个网格均安排了1名网格员、下会干部、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居民志愿者、城管队员和辖区片警,以网格、里弄为单元组建文明实践小分队,形成群众工作群众做,文明实践齐参与的氛围。二、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让文化服务“福泽千家进万户”一是志愿服务项目化。健全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结合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等中心工作,采取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方式,与驻区单位共同认领、共建共享模式,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卫生健康等基本项目。二是岗位认领全员化。以在职党员报到进社区服务为契机,结合岗位优势及专业特长,设置“文明交通”“医疗服务”等公益岗,开展党员、法官、民警、教师、医护人员、志愿者进社区“六进”组团式服务。三是文明实践特色化。探索“一站一品牌、一点一特色”,推出小巷宣讲、城市文化会客厅等文化品牌,打造“小巷宣讲”志愿服务队、“景漂”志愿服务队等文化服务队,构成“8+N”的文化服务模式,打造**市文化体制改革特色品牌。三、以“小善行”传递“大爱心”,让文化新风“春风化雨润民心”一是改善民生福祉。在撤村改居的试点设区,探索和建立社区社会综合体,构建“一站式办理+服务下沉”“烦心事不出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365天不打烊。建成“暖心加油站”,配备桌椅、书籍以及微波炉、急救箱等,为群众提供暖心活动。二是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常态长效建设文明城市”等中心工作,将分散的组织、团体和个人拧成一股绳。依托“百姓说事”“小区治理联席会”等平台协商解决群众诉求,形成街道社区搭台、职能单位唱戏、网格推动化解的新格局,增强社会治理硬实力。三是树立文明新风。丰富文化宣传形式,常态化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充分运用道德评议会推进移风易俗,褒扬善行义举,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充分发挥“身边好人”榜样带动作用,营造崇德向善风气,建设好人馆、开展好人评选,让群众感受到好人好事就在身边,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教育引领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