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经验交流材料:科技扶贫档案助力脱贫攻坚科技扶贫档案是指在科技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标、音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随着国家扶贫战略的深入推进,科技扶贫在扶贫工作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一、科技扶贫档案记录的主要内容(一)困难群众的基本信息。贫困户的基本信息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收入的来源、种植或经营情况等信息。在以上信息中,有无收入来源、身体健康情况、子女情况等信息较为重要,可以为后期的精准扶贫提供决策的依据,比如失去劳动能力,就要综合运用孝善养老、项目分红等措施进行帮扶;有一定的劳动能力的,可以通过就业帮扶的措施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帮扶等措施增加贫困户收入等。总之,要根据困难人群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二)村集体产业的发展情况。集体企业和产业是村级单位收入的重要来源,集体企业和产业可以实现村集体项目的收益分红,项目的收益分红可以较为直接地增加村民收益,可以较为直接地降低困难群众的比例和份额,一般情况下,村集体企业和产业发展较为充分的,贫困户的数量较少。村集体企业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性瓶颈因素,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发展过程中的进程和相关的影响性因素。(三)科学技术的促进性因素。科学技术是技术扶贫的重要性因素,在扶贫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在贫困户种养殖方面,可以结合村集体种植的特点,适度开展特色种养殖产业,比如青山羊、波尔山羊的养殖,高产山药、抗病毒西红柿的种植等。技术对特色种养殖来说相当重要,离开了技术的支持,特色种养殖自身的经济风险较大。在村集体产业的发展中,一些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改进,可以带来较为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四)扶贫项目的带动性因素。为了进一步落实扶贫的措施,国家实施了扶贫项目带动战略,利用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比如乡镇办事处实施的年产10万吨微生物菌肥生产线项目、纯棉睡衣深加工项目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满足群众就地就业的目标,实现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二、科技扶贫档案存在的问题科技扶贫档案在困难群众的基本信息、村集体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促进性因素及扶贫项目的带动性因素等方面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点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技扶贫信息记录规范性欠缺。科技扶贫档案中对困难群众的基本信息、困难致贫的原因、相关的帮扶措施等方面的记录存在着标准不够高、记录相对粗糙的现象。虽能做到一户一档、一档一册等措施,但是对细节方面做得不够充分,字体的规范性、栏目内容不全等问题广泛存在,深度扶贫、精准扶贫可借鉴性内容不扎实。(二)科技扶贫档案管理相关的培训欠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较少,对档案知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没有经过县级档案管理部门专业人员的业务指导和专业化的培训,对科技扶贫档案的归档,需要实施卷宗化管理,存在资料性的不规范。在后续的跟踪服务过程中,特别是包户的工作人员后续跟进过程中,服务难以及时了解和有效跟进。(三)科技扶贫档案记录的方式相对欠缺。在科技扶贫过程中,档案的记录和存储方式是多样的,包含文字、图表、音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在实际的科技扶贫档案中,纸质文字的档案几乎涵盖了全部,贫困户慰问、农业专家种养殖知识讲座、群众座谈会等方面的视频资料等存在欠缺问题,档案的记录方式和形式较为单一。(四)科技扶贫档案的技术维护相对欠缺。科技扶贫档案过程中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村集体多数是放置几个档案橱,将相关纸质档案放在档案盒,写上标牌就算完成了相关档案的存储。在电子化数字档案存储、标准化档案室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失,电子化数字档案存储可以及时有效地查找相关扶贫信息。标准化档案室应当具备专门的物理空间,较为规范的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岗位定人,层层落实责任,件件任务确保高效完成。三、科技扶贫档案应当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