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个第一”开辟“产才融合”新高地XXX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理念,坚持“工业立市”战略,按照争当产业发展排头兵的要求,坚持人才引领“三个第一”要义,高位推进产才、产教、产学研主战场,激发人才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创新引育机制,厚植人才沃土,构筑“人才是第一资源”优势。紧盯XXX“2+1+5”产业布局,围绕产才融合等中心任务,守正创新、突破常规,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先发扩大引才半径。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制定《“螳川产业导师”引进工程实施办法》《XXX工业企业人才激励政策奖励兑现实施细则》等15份文件,突出顶层设计,加大对产业人才的吸引力度。深入推进“双招双引”。联合市招商局编制《XXX“双招双引”工作手册》,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轨发展,深入调研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等新建重点绿色新能源电池项目用人需求,摸查泊尔恒生物制药等全市52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才需求。主动走进清华、北大实地宣讲,向全国126所高校推送信息,共收到简历3245份,大学生来安就业意愿强烈,并成功为企业引进清华大学高层次人才1名,其他高校硕士研究生2名。积极探索“以赛引才”。联合驻地高校举办首届“螳川人才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实现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轨发展,力争通过项目落地带来一批创新团队和人才。2020年以来,XXX累计引进博士研究生17人、硕士研究生99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102人,清华大学高层次人才5人、北京大学高层次人才3人,其他“双一流”院校毕业生254人,人才扩量提质成效显著。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发展能级,树牢“发展是第一要务”理念。充分发挥XXX职业教育资源和技能人才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产教深度融合。打造集聚平台育才。坚持“依托城市、产业支撑、城校互动、建校即建城”的建设理念,累计投资192亿元,打造占地6014亩的职业教育园区,职教园入驻院校10所,在校生11.9万人,每年培育技能人才近4.2万人,形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为安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促进校企协同育才。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组建“1+X证书”新能源汽车全国示范基地,建成校内外实训基地(中心)980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28个,实训实验室15万平方米,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专业技能人才。创新培养模式育才。成立XXX人才孵化中心,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构建政校企“三位一体”培育体系,根据发展需求进行深度“孵化”培养,厚植本土人才培育“沃土”。举办“XXX2021年乡村振兴技能人才订单班”,招收学生170人,涉及电子商务、会计等三个专业,以在校学习和就业实训相结合,实行3至4年学制,毕业后统一推荐就业。强化协同创新,布局载体平台,丰富“创新是第一动力”内涵。围绕“2+1+5”产业布局,着眼科技驱动、人才驱动和政策机制同向发力,大力强化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发展建设平台。围绕工业园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安宁职业院校协助企业建设了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攻关,为园区提供技术支持。建设高端人才平台。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安宁设立乡村振兴博士后工作站,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泊尔恒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建立“夏咸柱院士工作站”,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之路,打造更多科学的食品安全链。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博士后扶持站2个,人才智慧竞相迸发。大力实施人才与项目联动发展。大力实施《XXX螳川人才培育实施办法(暂行)》,以实际成果产出为导向,分产业、基础教育、卫生健康、乡村振兴、社会工作等领域,根据项目覆盖面分A类20万元、B类15万元、C类10万元三个层级建立“螳川人才”工作项目扶持机制,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人才团队、个人等均可申报,共开展两轮立项实施59个项目,为教育、医疗、产业系统培养高级职称200余名、副高级职称190余名,为乡村振兴培养文旅产业、电子商务、种植养殖等乡土人才2000余名,实现以项目带动人才成长、以人才促进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