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三分钟微党课讲稿:《革命先烈们的故事摘编》篇1:《刘伯坚烈士的革命故事》大家好,我是XX党支部**,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微党课是---刘伯坚烈士的革命故事。刘伯坚,1895年出生在四川一个经济较为殷实的家庭,川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学校接触进步思想的青年伯坚选择了投身革命的道路。1930年秋辗转来到中央苏区瑞金,担任中革军委秘书长,1931年12月参加了宁都起义的的组织和联络工作,后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积极参与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5年3月上旬,刘伯坚与中共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等率队从于都县南部山区突围时,腿部负伤,不幸在安远县被数倍于己的敌人所俘。刘伯坚被捕,敌人欣喜若狂,将囚于大余县国民党监狱的刘伯坚转移到馁靖公署候审时,故意绕街一圈示众,企图让群众看看参加共产党闹革命的“悲惨”下场,鼓动百姓检举揭发革命志士,使群众断绝与油山红军游击队的血肉联系。十几个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反动军警押着当时腿伤未愈的刘伯坚走在大街上,看着越来越多的围观市民,截着脚镣的刘伯坚昂头挺胸、正气凛然地向群众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必胜、国民党反动派必败的道理。带着铁镣步履蹒跚的刘伯坚还不时举起被铐着的双手向沿街观看的群众频频致意,一路高唱《国际歌》,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敌人的审讯一无所获,只好将刘伯坚关押于军法候审室,当天夜里刘伯坚就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千古绝唱《带镣行》: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拚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大余人民为了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将县城的主干道重新命名为“伯坚大道”,并在刘伯坚牺牲的金莲山修建了金莲山革命烈士陵园,用于纪念刘伯坚等革命烈士不屈的精神风貌和可歌可泣的革命英勇事迹。篇2:《缪伯英的故事》大家好,我是XX党支部**,今天微党课我宣讲的主题是--缪伯英的故事。缪伯英,1899年10月出生,湖南长沙人,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也是妇女运动的领袖,是中国妇女的骄傲。缪伯英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其父是晚清秀才,受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喜欢读书,1919年缪伯英以长沙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缪伯英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封建礼教残余、资本势力压榨、白色恐怖弥漫的艰难环境,她始终百折不挠,在一次同乡会中,缪伯英和她的丈夫何孟雄相识,他们经常一起去北大读书,看报,听演讲,渐渐地,两人成为一对革命伴侣。在中共一大胜利召开的日子,也是缪伯英和何孟雄成婚的日子。他们一个奔波工人运动,一个践行妇女解放,1922年下半年缪伯英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女工部负责人,经常深入到丰台、南口、石家庄等地,在工人和他们的家属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由于斗争环境险恶,食无定时,居无定所,长期清贫而不稳定的生活,使缪伯英积劳成疾,1929年,缪伯英突发伤寒病,医治无效逝世,年仅30岁,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对丈夫何孟雄说“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我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孟雄,你要坚决斗争,直到胜利”。在抗战爆发后一双儿女失散,至今下落不明。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幸福生活,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没有暴力,没有饥饿,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像缪伯英一样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追求光明。我们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都要继承英雄先烈们的志向,做好本职工作,乐于奉献,不负英雄不负祖国。篇3:《致敬“化缘校长”莫振高——怀一颗炽热的心,点燃千万贫困学子的梦想》大家好,我是XX党支部**,今天微党课我讲的是致敬“化缘校长”莫振高——怀一颗炽热的心,点燃千万贫困学子的梦想。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的原校长莫振高,是我们这个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自幼父母双亡,经历艰辛的他深刻体会到:“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因此,他以“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为座右铭,工作四十余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到全国各地做演讲、做动员,发动社会力量共筹集到3000多万元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