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运河书屋”点亮“阅读之灯”XX县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明素养为宗旨,通过强化领导、加大投入、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打通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先后建成开放25家“家门口的图书馆、阅览室”,着力推动“书香XX”品牌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社会化、信息化、标准化。一、规范建设有形象。XX县坚持规范、统一、制度、可快速复制的建设理念,所有书屋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资源配送、统一技术支持,打造“运河书屋”VIS整体形象视觉识别系统”,为IP塑造、品牌价值提升奠定了坚实根基。制度先行、提质增效,通过制定《“运河书屋”建设标准》《“运河书屋”管理标准》《“运河书屋”考核标准》等系统指导蓝本,使书屋从建设到运营管理全过程沿着规范化道路前行。作为全省唯一由县级主导的城市书房建设,XX县结合区情区况,积极探索出“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社会捐赠”四种建设模式,以区级公共文化机构联合多方社会力量进行增量供给,凝聚合力推动XX县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构建出群众广泛认可、社会普遍赞誉的特色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创新服务有标准。XX县按照打通群众公共阅读“最后一公里”的目标和“15分钟生活圈”的要求,每座“运河书屋”均选址在一楼临街,位于主要商圈、社区和学校周边,让群众就近借书还书,就近阅读学习。同时,保障书屋公共阅读面积不小于150,㎡24小时开放,提供充电电源、老花镜、饮用水等便民设施,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在服务时间、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上的限制。将所有“运河书屋”纳入区图书馆统一阅读体系管理,实现图书在市、区间的通借通还。区图书馆负责统一配备智能化自助借还书设备、统一配送电子芯片图书3000—5000册、统一图书编目、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管理培训“五统一”管理;各“运河书屋”负责实体化运作,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建设智能化数据大屏、门禁系统、馆情大数据系统等智慧系统,实现动态更新进馆人数、在馆人数、借阅数据,“码上查询”、实时书籍数据分析、读者数据分析等功能,持续定位精准化服务。三、丰富场景有品牌。XX县开展“运河书屋”非遗体验课4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15000人,被《人民日报》、省文旅厅公众号、省图书馆学会公众号相继报道,树立了“非遗体验课”品牌。在世界读书日、齐鲁书香节、寒暑假、春节、国庆节等重要时段,开展了“书香XX•运河少年”品牌亲子阅读、“运河书屋樊登读•书会”品牌合作阅读、“书香XX•花开远方”品牌国学体验课、“书香XX•悦动金城”品牌网上阅读打卡等“四大品牌”系列阅读推广活动700余场,吸引参与人数超过8万人,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热评宣传。四、突破运营有市场。XX县“运河书屋”空间布局有层次,连贯中有区隔,一改传统书店的沉闷与规格化,以优雅、温馨、舒适的色系,打造出充满文艺的氛围。同时不断完善基本阅读功能,每一间书屋均陈列有科普百科类、人物传记类、历史地理类等万余本图书,让市民真正享受纸质阅读乐趣。在满足阅读功能的同时兼具文化、休闲、社交功能,打造一座文化综合空间,运营模式从单一的“阅读场所”向立体的“悦读空间”蝶变。书屋前台提供奶茶、咖啡、可乐等10余种饮品和蛋挞、薯条等小零食,配售明信片、动漫周边等多种文创产品,成为众多读者争相打卡的“网红地”。吸引社会资本进驻,鼓励书屋运营者走自我创新发展之路,开办商业增值服务,相继推出书屋奶茶、书屋咖啡、书屋文创、轻食简餐、网红打卡等二级服务,书屋商业服务年营业额最高达20万元,累计吸纳社会资本超过7000万,不仅有效缓解了书屋的财政压力,还增加了引流和造血功能,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