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厚植廉洁文化根基加强青年廉洁教育2.严守廉洁纪律永葆清正本色3.严守廉洁纪律坚守从政底线4.严守廉洁纪律厚植政治生态5.涵养廉洁文化形成清廉之治6.因地制宜推动廉洁文化深入人心7.增强廉洁文化传播力感染力8.护航年轻干部走好廉洁从政每一步9.传承廉洁基因擦亮“清廉国企”名牌10.让廉洁从业成为国有企业的鲜明特色厚植廉洁文化根基加强青年廉洁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整合校内外资源厚植廉洁文化根基,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把崇德尚廉、持廉守正、克己奉公的种子扎根到内心深处,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是涵养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现实需求,对于构筑完整的廉政建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因此,要及时、精准施以廉洁文化教育,植入廉洁文化基因,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义利观,从内心深处根植清廉种子,让洁身自好、清正廉洁成为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廉洁自律、遵规守纪是青年立足社会和人生进步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底线,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要将清廉教育从大学生抓起,上下齐抓,惩防并举,构建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闭环结构。加强青年大学生清廉教育,要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有效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引领和浸润作用。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从中国共产党人廉洁为民的事迹中汲取营养;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形成廉荣贪耻、积极向上的校本文化氛围;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精神境界。高校党委和纪委要着力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真正发挥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要将清廉学校建设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通过书记上党课、专题宣讲、廉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党风党纪、廉洁从教教育,推动高校干部廉洁从业、教师廉洁从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约束全体干部、全体教师,增加工作透明度、提升管理公信度、规范工作流程,让老师和学生在阳光、透明、清廉的环境中学习、教书、科研,以良好的校园环境影响人、引导人、塑造人。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宣传部门要共同努力、系统规划、综合施策。比如,邀请纪检监察干部给大学生讲廉政课,结合青年学生违法违纪案例,把握规律性、阶段性特点,严格管理监督,扎紧制度“篱笆”、健全体制机制、封堵管理漏洞。加强清廉教育的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氛围营造、主题活动培育等配套建设。依托党风廉政建设等相关领域的科研队伍,组建一支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领导干部、纪检监察干部、英雄模范、先进典型等共同组成的教育团队,精心打造清廉教育阵地,创新教育形式,寓教于乐,营造清廉氛围,将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形成勤俭节约、清爽干净、廉洁自律的习惯,以俭养廉,以德养廉,以廉育人,以廉润心,促进大学生清廉认知、清廉情感、清廉意志的全方位提升。创新教育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清廉教育具有现实感强、针对性明显等特征,加强清廉教育既是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要,也是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需要。要积极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强化学科渗透,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一步丰富思政课堂教育形式,比如宣讲典型清廉事例,学习清廉人物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