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强国讲堂】目录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一贸易强国建设与新发展格局二贸易强国建设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三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一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2009年成为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2013年成为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017年到2023年连续七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外贸发展日渐起色。在货物贸易方面2014年到2022年连续9年保持全球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地位在服务贸易方面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201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强调:“要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积极扩大进口。”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中国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更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更强,中国在多边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更多。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提出,“逐步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推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2020年10月,“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党中央的重要部署贸易强国建设与新发展格局二贸易强国建设与新发展格局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00.050.10.150.20.250.30.350.4中国和全球出口依存度中国世界数据来源:UNCTAD出口依存度一个国家或者全球的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如图:蓝线:全球自1970年持续上升,到2008年达到高点,之后迅速下滑、反弹并持续波动。红线:中国自1970年快速攀升,到2006年达到高点,之后持续下滑。贸易强国建设与新发展格局货物贸易出口依存度的持续下滑,是否意味着我国对外贸易重要性水平的下降,或是对外开放程度的减弱?问题客观规律一个国家若经济增长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对外贸易依存度则会下降。我国发展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增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一条件下,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产品逐步满足内部需求,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因此,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下降。贸易强国建设与新发展格局加工贸易通过各种方式,进口原材料和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出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取外汇。主要形式为“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我国对外贸易特征改革开放初期的对外贸易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具有“大进大出”和“两头在外”的特征。我国加工贸易以低土地成本、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吸引外资,引进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先进技术和设备,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获得一定外汇收入。贸易强国建设与新发展格局工资水平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社会平均工资上升过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优势来源由廉价劳动力逐步转变为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超大规模市场的形成产业体系配套的完整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日益明显贸易强国建设与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础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是我国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优势产业规模经济型产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个产业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发展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平均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之后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外需,形成更大的规模经济,进一步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加大出口。在规模经济型产业发展中,内需与外需互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贸易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