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是指全体人民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同时又是平等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人。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等等,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设想是,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鲜明回答了发展是着眼于物的发展还是人的发展问题,又鲜明回答了这个发展是为少数人的发展还是绝大多数人的发展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等这些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治理和发展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到治国理政实践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朴素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它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不仅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工作导向、发展思想,而且将其上升到执政理念的高度,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升华、丰富和发展。它本质上是追求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超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以利润最大化为理论发展前提的假设,避免了由此带来的矛盾以及西方经济不断演化出的各种危机。二、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总是根据人民意愿需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提出符合时代特点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