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体会文章或者交流发言材料,通常是用来总结学习感悟收获的一个文种,一般用于重大会议、重要讲话的学习工作中,是很常用的材料之一。由于心得体会经常要书面或口头交流,所以也是展示领导干部个人水平,体现学习深度的一个文种,写好这个文就显得非常重要。结合近期的学习热点,老莞竹本期就如何写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作一个简单交流。总的来说,分两步走。第一步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结构模式学习心得体会常用的结构有三种:一是经典的三段论式。第一部分讲学了什么内容,第二部分讲心得体会,第三部分讲对工作的启发和下来的打算,三部分之间存在逻辑递进关系。这种结构常常用于对会议或重要讲话的整体全面学习,主要领导讲的时候一般要采用这种结构,方便全面学习贯彻。二是常用的多点并列式。即几个观点并列,每个观点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的逻辑过程,包括学的习的内容、体会和打算。成几个部分并列,构成一篇文章。观点的数量不限,可以写3~5个,也可以写6~8个。这种结构相对比较分散、自由,对什么有体会就讲什么,有几点就讲几点。三是个性的切点深挖式。及整个大会或者讲话,我只谈其中的某一个观点或者是某一个方面。比如,这次两会当中有一句“要树立大食物观”,个人体会特别深,我就把这句话作为主题,深入讲。再比如,个人分管宣传工作,我就只讲和宣传有关的方面。这种结构往往观点鲜明,个性突出,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评论文章一般都是采用这种结构。多点并列式和切点深挖式,适合不用讲全面学习的所有人讲,机关单位副职领导,采用后面这两种结构方式会更好一点,既可以避免像主要领导一样全面谈,又可以结合自己的分管业务谈出鲜明观点,谈出精彩。但是老莞竹在实际工作中看到,很多同志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习惯性地使用经典的三段论式,讲得又大又全,结果讲得和主要领导一样,也比较虚、比较空,效果不理想。第二步三个小技巧做好文章的组织一是找准定位,看时间阶段的特殊性。两会每年都开,材料也是每年都写,但今年的材料与往年不同在哪,首先要从今年两会的“定位”入手。我们说“全国两会是党心民心交汇、国策民意共鸣的重要平台,也是政治学习的难得契机。”这是总的概述,是每年都可以用的万能表达。但今年的特殊之处是有党的二十大,今年两会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第十三届的最后一次全会,那么这就具有重要历史节点意义了,特别的历史坐标标示出重要的时代方位。以此方向思考,就可以明确材料要去强调什么、突出什么,比如谈政治建设、统一思想、工作成绩、鼓舞士气、稳定发展等,就比谈矛盾问题、改革攻坚要更合时宜,再结合两会新闻报道提及的关键词,文章就比较容易下手。定位明确之后,材料结构就根据重点的差异有不同的选择了,比如可以先谈政府工作报告各项成绩,再谈总书记下团组讲话精神,最后结合具体工作谈谈做法;也可以更具需要聚焦两会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点(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依法治军)分别谈体会,最后再进行总结。二、抓住重点,瞄准两会中亮眼的关键词。写材料首先要心中有数,写两会材料肯定是要多收集两会的相关材料,先对整个情况有全局性的了解,素材方面网上很多,人民网、新华网都有专栏,还有很多评论文章。了解两会主要是抓住重点,重点了解之后,心中有一个“数据库”,再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去检索、编辑,放进材料的框架里,写东西就不至于言之无物、大而化之。今年两会重点和关键词很多,总结了一部分以供参考:1.2021年成绩。这部分内容主要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搜索,网上也有很多亮眼的数据整理,这些都可以根据需要选取放入材料中。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抄太多,报告中“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等表述,虽然是对去年工作的整体概述,也反复多次在重要报告里出现,但在交流发言或心得体会中,不宜全部引用,因为太过宽泛且字数也不少,容易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