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后陈经验”完善“一肩挑”背景下的村级运行机制武义县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地貌特征“八山半水半分田”,县域面积15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2万人。2004年6月18日,该县后陈村选举产生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并建立村务管理制度、村务监督制度“两项制度”,创造了“后陈经验”。面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任期“三年改五年”等新变化,武义县积极探索完善新时代“后陈经验”,通过选派一批驻村包村的第一书记、构建一系列村务决策的规范流程、探索一组简洁管用的公开办法、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健全一套保障落地的有效制度,有效形成了“一肩挑”背景下村级组织运行监督制度闭环。一、选派一批驻村包村的第一书记向全县258个行政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着力加强乡(镇)党委对村级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一)实行专职驻村第一书记专职驻村、在村坐班,参加每周一次的村务联席会议,做好参与议题酝酿、把关政策执行、指导决策程序、审核会议记录4项监督指导,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七大类重大事项决策。(二)深化开展“四大访”结合“大家访、大代办、大接访、大化解”活动,第一书记会同村干部一家一户听民声,及时掌握群众诉求,凝聚群众共识,收集村民对村干部履职评价,提升村务监督实效,并记录每家每户的民情档案。(三)监督权力规范运行强化第一书记指导监督村级工作的主要责任,约束村级关键权力。如村级工程建设中,造价预算变更超过合同价10%时,第一书记应及时提醒,并报乡镇核批;超过合同价20%时,第一书记可当即叫停村级项目建设。再如,在村级组织印章管理上,明确村级重大事项使用印章必须经第一书记审核。二、构建一系列村务决策的规范流程制定出台《村级事务工作流程》,做到村级事务操作标准化、村级权力监督可视化。系统梳理村级重大决策、阳光村务、村级财务管理、村集体资金和资产管理、村级建设项目管理、农村宅基地审批、村干部误工补助发放等11个方面、32项村级事务工作流程,一事一图、按图索骥,做到村级事务明明白白操作、村级权力全程留痕监督。比如针对村级集体“三资”监管薄弱问题,对村集体大额支出款项实行标准化流程管控,通过第一书记或联村干部初审、乡(镇)分管领导审查,经会议讨论后,票据扫描进入农村“三资”智慧监管平台,实行线上乡村联审联签。再如,标准化梳理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流程,明确由乡(镇)党委全程指导把关5个关键步骤,村党组织审核入党申请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形成吸收预备党员、党员转正决议,全程接受党员群众监督,防止“近亲繁殖”。三、探索一组简洁管用的公开办法明确村务全公开,做到“村级事务凡事皆可公开”,让群众随时随地充分知晓村务信息。(一)村务全部透明明确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三资”情况、工程建设项目等30余项公开内容,根据“长期、月度、即时”分类公开。对财务类公开内容,逐笔逐项列出明细,不以总账代替,让村民看得懂、看得明白。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资产资源发包、宅基地审批等重大事项,公开程序步骤,做到阳光透明操作。(二)村务全面公开优化“一肩挑”后社务、党务、村务公开清单,在定期墙报公示基础上,依托数字电视、掌上武义手机App等线上平台进行公开,让村里大情小事群众看得到、看得全同时,打造“后陈经验”村级事务数字化工作平台,将村务所有环节实现线上审批运行,实现权力行使过程中数据全程留痕可追溯。(三)村务全程开放确定每月13日为村级“晒账日”,把村务一项项摆到台面上,第一书记会同村干部面对面解答村民疑问,听取群众对重点监督事项的要求,使村干部履职由被动公开变为主动公开,进一步建强村务监督、沟通、投诉等机制。四、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一)下沉乡镇纪检监察监督全覆盖建立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一体运行,把“监督人”和“监督事”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组织中行使公权力人员的监察监督。(二)强化第一书记全程监督强化第一书记指导监督村级工作的主要责任,明确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第一书记审核把关,约束村级关键权力,严格“村事早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