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运营打造族群式产业生态XX区委坚持用改革的思路、有解的思维、系成的方式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集成创新,区委深改委强化战略谋划、总体设计,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推动实施,明确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建,社会参与、市场运营,聚焦欧洲、双向合作”的总体思路,依托XX工业园区现有基础和优势,去年规划建设中欧国际合作产业园,规划面积XX平方公里,一期投资XX亿元、占地XX亩,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目前正全力吸引意大利倍耐力、德国大陆等多家世界500强和知名企业人驻,已签约德国企业X家、西班牙企业X家,国内优势企业X家,发展态势良好,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正加快走出一条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服务”为特征的打造簇群式产业生态的新路子,肩负起XX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任。中欧国际合作产业园被评为全省首批国际合作园区,经验做法入选山东省对外开放典型案例。一、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从政府“大包大揽”到“专业人干专业事”,增强园区源动力。传统运营模式下的开发区,由政府派出机构——开发区管委会作为运营主体,兼具开发、建设、招商、管理等多重职能,从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到企业落地、管理服务等大事小情“大包大揽”,容易出现政企不分、机构膨胀、职责不清、服务不到位等问题。XX区改革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由企业负责建设和运营中欧产业园,主要三点考虑:一是企业更懂企业,二是企业更懂招商,三是企业更懂运营。作为政府,做好四件事:一是“定向”,制定园区发展规划,明晰产业布局和主攻方向,确保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安全等方面要求;二是“简政”,中欧产业园由XX工业园区代管,剥离社会管理职能,实现“瘦身强体”,节约行政成本;三是“放权”,放手将园区运营交给企业,由企业负责园区的服务管理、招商引资、对外合作,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四是“服务”,政府用心做好服务,提供政策、基础设施、要素保障等方面支持。二、创新服务供给模式,以“个性化”服务满足“点单式”需求,增强园区吸引力。园区如何才能提高对企业的吸引力,抓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是关键。XX区在中欧产业园发展中,坚持从企业角度想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政策让企业“点单”、需要什么样的配套让企业“申报”、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让企业“自选”,政府通过运营公司按需“配餐”,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实施过程中主要把握了三条。硬件:私人定制,标准厂房。中欧产业园核心区规划建设商务研发区、生活配套区、产业合作区三个功能区,根据人驻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厂房,配套设施达到欧美机床企业要求,目前已具备人驻条件,有意向人驻企业可以实现“拎包人驻”,节约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软件:政策集成,精准有效。一是提供资金支持,创新“基金+产业”模式,落实产业基金XX亿元,支持企业人驻、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二是保障项目用地,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建设数控机床产业项目孵化器,目前已吸引4家欧洲企业拎包人驻。三是制定优惠政策,根据目标企业需求“量身定制”,比如:对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的给予补助;对暂时缺乏资金的给予厂房若干年限租金免除,到期后给予续租或分期购买优惠;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和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供应链金融及融资租赁服务,促进企业合作、项目落地。固件:粘性持久,咬合力强。蒂德公司作为园区运营企业,依托坚实的制造基础、产品优势和技术能力,对入园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三、创新企业合作模式,变“链式”关系为“网状”生态,增强园区聚合力。一个集中度、专业度高的产业园区,靠什么发展壮大?唯有坚持开放合作、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才能充分发挥产业一体化和合作多元化带来的高质高效,才能造就彼此的繁荣与发展。传统观念上的企业合作,往往是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一对一”合作,与园区内其他企业基本不发生联系。中欧产业园从改革企业合作模式人手,着眼建设高端数控机床全产业链,推动入园企业既分工又协作,相互交流、深化合作,改变过去“一对一”的“链式”合作模式,拓展为“多对多”的“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