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地震局2022年工作总结2022年以来,区地震局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基础保障,现将xx区地震局2022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2022年开展的主要工作(一)强化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更加有力。一是始终坚持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进行研究部署,“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得到全面落实,“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在纳入区应急体系规划进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由区地震局结合行业实际草拟了“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单行本进行实施。按期召开全区年度防震减灾会议,不定期召开指挥部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迅速部署落实各级会议精神和最新要求,深入推进全区防震减灾工作。今年的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于3月12日召开,区长在会上进行了重点要求。二是出台了《xx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意见》,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三是将乡镇(街道)、抗指成员单位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占比2分,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层层落实。四是将防震减灾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有效保障了防震减灾专项工作的推进。(二)强化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一是加强台网建设。xx区现有地下流体观测井1个,强震台2个,水库台2个,地震预警基准台1个,宏观观测点4个(温泉),日常工作中,地震部门注重强化对台站和监测点的管理、维护定期开展对地震监测台站和监测设施的运行状况巡查,确保地震监测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其中,承担“xx井”水氡、水位、水温、流量等四个项目的观测任务及数据传输,全年处理和上传观测数据100万余组,为省、市和我区的地震监测预报提供了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强化震情研判,密切跟踪监视震情,制定年度震情跟踪方案并组织实施。严格执行震情紧急会商、月会商、半年会商及年度会商制度,密切跟踪震情动态,及时完成《震情分析》《震情跟踪工作月报》《xx区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等编写和上报工作。三是加强宏观异常测报。对全区“三网一员”人员进行及时统计报备,明确职责,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目前全区共有“三网一员”193人,2022年以来没有收到宏观异常报告。四是在区地震局建立“地震三要素”短信发布平台,震后及时将发震时间、震中地点、震级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全区900余名领导干部,为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依据,同时避免发生社会恐慌。五是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已安装地震预警终端12台,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安装地震预警APP,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地震信息动态,把握地震舆情,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将地震预警终端推广普及列入“十四五”规划,区政府已进行批复,五年分批安装地震预警终端843套,做到中小学校全覆盖,行政事业单位、村(社区)、医院覆盖率不低于80%。(四)强化地震应急准备工作。一是助推应急体系建设,在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的统筹下,相关应急预案、会商制度相继修订完善,地震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基本建成。完成了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调整设置工作,将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应急管理局,区地震局、区住建局作为办公室副主任部门充分参与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推动应急、水务、林草自然资源、地震、气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发布重要灾情预警信息,自然灾害应急调度指挥体系不断健全。2022年7月15日xx级地震、9月17日xx区xx乡xx村x级地震,9月23日xx镇xx级地震,我区紧急开展了地震应急调度,全区应急指挥和调度体系顺畅。二是配合区应急局对2020年11月印发实施的《xx区地震应急预案》《xx区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方案》进行修订完善,于2022年9月进行了印发实施。三是强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配合区应急局不断完善人员密集场所和行政机关应急疏散标识标牌设置工作,确保了在紧急情况下做到疏散有序、避难及时应急到位。在中心城市建设应急避难场所7个,占地面积212万平方米,可避难面积87万平方米,可容纳19.8万人,目前中心城市常住人口21万人,基本满足避难需求。其他乡镇共有应急避难场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