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2年工作回顾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2022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落实“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045.5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0.8亿元、增长6.9%(全省排名第一);工业投资593.8亿元、增长56.4%(全省排名第一),制造业投资522亿元、增长81.6%(全省排名第一);高技术制造业投资305.7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1972.6亿元、下降8.8%;房地产开发投资757.2亿元、下降3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7亿元、下降0.3%;外贸出口1928.7亿元、增长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7.4亿元、增长1.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万元、增长2.6%;全年珠澳口岸出入境9706.3万人次(占全国出入境人数83.9%),日均26.6万人次。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坚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完善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形成支持服务事项清单,积极配合制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积极承担共建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的重大任务,推动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黑白面将军山隧道全线贯通,十字门隧道主体贯通。推动“澳车北上”落地实施。加快打造珠澳医疗健康服务合作平台。实施《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全市新增港澳资企业1775家,港澳居民在珠海就医18.5万人次、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增长50.6%(总数7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增长8.2%(总数5.3万人)。开通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在线办案系统。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小切口”立法入选中国年度改革案例。工业强势挺起经济发展脊梁。着力引项目、抓建设、促投资,工业发展逆势上扬,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56.6亿元、增长7.3%。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17.6%提升至30.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3家(总数1683家),79家企业进入广东省制造业500强(数量全省排名第二)。供应工业用地9500亩,是上年的2.5倍。工业用电量增长2.2%(珠三角排名第一)。全面实施政府流程再造。紧扣“流程”服务“目标”,制定政府流程再造“十条”,出台重大项目落地标准化流程,推进“双容双承诺”“拿地即开工”。优化领导挂点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建立市级企业服务综合专班。进行“一照通行”试点改革,40个涉企审批事项实现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415个集成服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着力稳住经济发展大盘。出台实施助企纾困“39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143条”。成立项目谋划储备工作领导小组,谋划项目1026个、总投资5800亿元。推动重大项目大提速,完成投资1439亿元,为全年计划的125%。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9.7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3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9%,占GDP比重12.1%。新增上市企业3家(总数46家)。落实扩大进口、开拓市场、出口信保等多项稳外贸扶持政策。跨境电商进出口223亿元,增长60%。加大市场主体纾困力度,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89亿元(相当于全口径税收收入的近两成)。(二)聚焦“产业第一”,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大力建设5.0产业新空间。把政府的服务、国企的担当和企业的发展、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创新招商载体,按照“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的五大要点,探索建设5.0产业新空间,目标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新建1000万平方米,改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