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作用情况。一是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目前农村干部队伍老龄化趋势严重,大学生年轻有干劲,为村干部队伍注添新活力,同时回村大学生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较高,在对村集体事务事项决策部署时,可以提供参考意见建议,促进村里各项事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二是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接受了系统科学的理论教育,有着相对比较开阔的眼见,高校开放自主的教学环境,让大多数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有机会能够接触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计算机管理技能,提升农村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村干部整体管理水平。三是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政策解读和信息化能力。大学生有着较强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善于利用网络等媒介收集、整理有用信息,为村民提供便利。现今信息化高度发达,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能够将网络信息技术带入农村,成为新媒体与村民们之间的桥梁,为原本闭塞的农村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大门。同时大学生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政策的理解把握更快,在村务工作中能够对“三农”等政策进行更为全面、准确的解读,提高村干部执行力,加强政策的落实力度。二、队伍稳定性截止2023年3月,大学生回村工程共招录大学生232人,在岗172人,辞职59人,清退1人。三、存在的困难一是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回村大学生们工资待遇偏低,每月工资3104元,获得的报酬收入与所承担的工作量不成正比,对于回村大学生特别是一些家庭负担重的,难以维持日常的生活开销。二是职务晋升机会少,村级后备力量身份仍是一般村民,回村大学生作为聘用人员,只有在本村的村干部岗位出现空缺或换届时,才有机会进入“两委”班子,“同时回村大学生在参加“五方面人员”等各类考试上也未有政策上的倾斜。三是大学生对农村缺乏了解,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大学生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相对丰富,但是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农村工作不仅需要知识文化,更重要的是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应急处理能力。农村工作复杂,大多数工作需要和农民打交道,大多数回村大学生在政策宣传、重点工作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上捉襟见肘。例如宅改、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上,难以打破村民传统思想。要想将大学生留村驻村,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提升对回村大学生的重视度,建议一方面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在基础工资的基础上增加绩效工资,进一步激发回村大学生干事创业激情,另一方面加大对回村大学生考察使用力度,注重将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有上进心的人员纳入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并指定包村领导、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一对一”帮带培养,在村“两委”岗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使用表现优秀的回村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