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我代表XX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向大家汇报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过去一年,我们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主动适应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变革,在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实现了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暴露出一些不足。现将有关情况述职如下,请予评议。一、2024年党建工作主要成效(一)政治建设强根本,确保机关工作正确方向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我们始终将其放在首位,着力在政治忠诚上提高站位。一是创新理论学习机制。打破传统"读文件、念文章"的学习模式,推行"微沉浸式"学习法,每月组织党员走进社区、企业、学校等场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如7月组织党员深入辖区内的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在施工现场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如何落地"专题研讨,使学习更有温度和质感。全年组织此类学习12次,党员参与率达96%,学习笔记平均字数从过去的300字增至1200字,理论学习实效性明显增强。二是构建"精准思政"工作模式。针对机关干部思想多元化的特点,我们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进行画像,制定"一人一策"的思想引导方案。例如,针对部分年轻党员对基层工作认同感不强的问题,我们组织"我在基层的成长故事"分享会,邀请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优秀干部现身说法,有效增强了年轻党员干部的基层工作认同感,主动申请下沉社区锻炼的青年党员比上年增长38%。三是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树立"民主不是装样子,集中不是一言堂"的理念,改革支部委员会议事规则,建立"意见收集—充分讨论—表决通过—跟踪落实"的闭环机制。特别是在街道重大项目决策和干部考核评价中,推行党员全程参与制,全年征集党员建议321条,采纳率达82%,切实保障了党员民主权利,提高了决策科学性。(二)组织建设提活力,构建高质量党建新格局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基本依托,我们注重在转变理念和方法上求突破。一是探索"组织生活新形态"。摒弃"念经式"组织生活,推行"情景式、体验式、项目式"三种模式。如针对"党史学习"主题,我们设计了"时空对话"活动,让党员扮演不同时期的革命先辈角色,围绕当下社会治理难题进行跨时空"对话",生动展现了党的初心使命与当代工作的联系。这种创新模式将党性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党员出勤率比传统组织生活提高了17个百分点,组织生活评价满意度达到94%。二是完善"双向融合"党建机制。打破街道机关支部与社区党组织之间的壁垒,建立"双挂双兼"制度,即街道党员干部挂点社区并兼任社区党组织委员,社区党组织书记挂职街道并参与相关业务部门工作。全年选派32名机关党员挂点16个社区,反向安排18名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到街道挂职锻炼,形成了上下贯通、双向融合的党建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党建项目双评"活动,党员群众共同评议机关与社区共建项目23个,否决了4个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促进了资源合理配置。三是构建"智慧党建"工作体系。投入230万元建设"党建云平台",实现了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党员服务、考核评价等功能一体化。特别是开发了"组织生活直通车"模块,使流动党员可以通过视频方式参与组织生活,解决了41名因工作、出差无法参加现场活动的党员的组织生活参与问题。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党员学习、参与度、志愿服务等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形成"党员成长指数",实现了党员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三)作风建设重实效,推动机关服务提质增效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和群众满意度,我们聚焦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一是开展"一线工作法"实践活动。制定《街道干部一线工作规范》,要求党员干部每周至少有3天时间在一线工作。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针对城市治理难点问题,由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党员干部迅速响应。如针对辖区内"僵尸车"长期占用公共空间问题,街道牵头组织公安、城管、物业、社区等多方力量联合行动,仅用15天就清理违停车辆137辆,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顽疾。这种工作方法全年应用于23个城市治理难题,解决率达94%。二是实施"党员责任区"承诺制。将街道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