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第一次集中学习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开展专题读书班第一次集中学习,既是县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政治宣誓,也是赓续红色血脉、夯实基层执政根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在县域治理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必须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作风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X县落地生根、化风成俗。下面,我结合近期中央和省委最新精神,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一、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以理论清醒筑牢政治忠诚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围绕作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央办公厅2025年1月印发的《关于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把作风建设成效作为检验‘两个维护’的经验交流,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X县的作风建设不仅关乎一地一域的政治生态,更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最后一公里”。(一)从历史逻辑看,作风建设是党永葆生机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本质上是一部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赢得民心;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发出“两个务必”的号召,告诫全党警惕“糖衣炮弹”的侵袭。这些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作风建设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关键法宝。我县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基因深植血脉。X战役期间,X团官兵严格执行“宿营不进民宅、借物按时归还”的纪律,留下“半条棉被”“一块银元”等感人故事,至今镌刻在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但近年来,个别党员干部淡忘传统、背离初心。X镇党委书记张某以“考察红色资源”为名,违规接受管理对象安排的次宴请,游览景区并收受土特产件,被群众举报后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X村党支部在落实危房改造政策时,优亲厚友、暗箱操作,导致户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长期居住在党级危房中,引发集体上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但若不常读常新,就会成为“遗忘的教训”。县委将组织全县个党支部开展“重走红军路、重温纪律课”活动,在X战役遗址、廉政教育馆等个红色教育基地开设现场教学点,推动党员干部从党史中汲取作风建设的力量。(二)从政治逻辑看,作风建设是做到“两个维护”的“经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强调:“作风建设本质上是政治建设,必须从政治上看、政治上学、政治上抓。”省委X书记在2025年全省作风建设推进会上进一步指出:“凡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的,本质上都是政治上的‘两面人’。”从政治逻辑看,作风问题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对党忠诚与否的“晴雨表”,是检验“两个维护”是否坚定的“经验交流”。这一论断在县实践中得到深刻印证。2024年省委巡视组反馈指出,我县X家单位存在“学习党中央精神走过场、搞变通”问题。例如,X局党组以“招商引资要给企业家留好印象”为由,擅自放宽公务接待标准,将“四菜一汤”变为“四盆一缸”,全年公务接待费超支X万元;X乡党委在落实耕地保护政治任务时搞“数字整改”,通过PS图片伪造复垦现场,虚报复垦面积亩,导致X亩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久拖不决。这些问题看似是作风不实,实则是政治执行力层层衰减的典型表现。针对此类问题,县委将严格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建立“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实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