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工作者用心推演新时代的创作公式发布时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家们回信,勉励他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崇德尚艺,守正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文艺是一项铸造灵魂的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泉眼,创作出人民喜爱的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与终身追求。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广大文艺工作肩负重大使命,当用心推演新时代的创作公式,不断创作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新时代文艺精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光添彩。公式一:以“红色基因”为内能,立足价值坚守,激发文艺作品的创作“动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亦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所在。百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用丰富的文艺形式、优秀的文艺作品、高尚的文艺精神,从激励人心的红色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从备受关注的《大江大河》《我和我的祖国》《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一大批优秀电视剧,到许多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样的红色文艺精品常写常新,无论是家国情怀的宏大叙述,还是日常生活的细微展现,都辉映着文艺创作者的火红初心,充满了跨越时代的艺术感染力。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时刻以“红色基因”为内能,更加自觉地肩负起传承红色文化、创作优秀作品的使命,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在对文艺作品党性与人民性的追求中彰显红色伟力,为人民群众呈现更多正能量、接地气的红色精品力作。公式二:以“传统文化”为公理,树牢文化自信,推导文艺作品的吸睛“定理”。“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千百年来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文艺创新的宝库。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为我们的“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强大的底气底蕴,也为一代代文艺创作者在奋进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砥砺实践奠定了基础。自强基于自信,自信更来源于自强。近年来,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灵感的优秀文艺作品应运而生,从山水之韵味翩然而出,传统之美穿越千年的《只此青绿》,到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等一系列让传统文化大放异彩的作品火爆出圈,从国产动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接连登陆大银幕,到古风国漫文化屡屡登上“热搜”,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当守住根脉、守住传统,珍视民族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学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把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表达出来,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通古今之变、融中外之长,用心创造出更多彰显民族精神气质、时代进步潮流、人民奋斗伟力的精品力作。公式三:以“人民之呼”为斜率,紧跟时代步伐,勾勒文艺作品的思想“坡度”。“文者,贯道之器也。”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影响力的作品,文艺工作者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树立高远追求,拥有宏大格局,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够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近年来,无论是讲述脱贫攻坚的影视剧,还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无论是歌颂家国情怀的高分影片,还是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大型歌舞史诗剧目,都凝聚了民族气概、英雄气节的强大正能量,展现了时代强音,凝聚了力量人心。随着时代发展,当下文艺作品的读者、观众较以往相比则表现出了许多新特点,坚守人民立场,彰显人民力量的作品才能真正为人民喜爱,文艺创作者和评论者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把准创作方向,让文艺作品更加接地气、对胃口。秉承着“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的理念,戏剧界唯一代表获得“七一勋章”的蓝天野先后出演或导演《蜕变》《茶馆》《家》等数十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