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工作】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治理提要:突发公共事件关乎较大数量民众的切身利益与价值追求,具有复杂性和强影响力的特征,受关注度极高。舆情治理是防止突发公共事件次生危害、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立足于影响舆情发展的关键要素,突发事件舆情治理需要抓住避免信息茧房效应、防止利益集团不当诱导、提高舆情事件处置科学度、弥补法律规范不足等关键环节。在明确舆情治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切实保障信息公开,优化信息预警机制;完善民众舆论引导与表达权规制相关法律;优化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领导干部管理应急协调机制;创新政府舆情引导主体方略,主动融入前期舆论引导;充分发挥民间舆论自主性特征,提升行业自律等角度完善舆情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公权力机关危机应对和舆情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问题的提出社会舆情是民众基于言论自由,就突发的某些社会事件形成的一种广泛讨论,直接反映民众对社会、经济、政治的态度。互联网自媒体时代是一个事实很难被认清的“后真相”①《牛津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评选为2016年的年度词汇,是指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的一种情形。在探究真相的过程中,即便公众明白“后真相”不等于“真相”,但仍更愿意相信他们在情感上相信的“事实”。时代,民众舆论生长于多向性、边界模糊的关系场域,虽然人人都可以成为发言人,舆论表达逐渐成为人们践行民主监督权的主要方式,是敦促有关部门就当下法律规约尚未涉及、行业规制未能落实的领域与事件及时调整、处理的首选途径。但囿于技术获取和话语掌控上的差异,舆论倾向又极易成为话语权角逐的结果,而社会舆情或将沦为利益集团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②参见黄楚新、彭韵佳:《透过资本看媒体权力化——境外资本集团对中国网络新媒体的影响》,《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10期。在众多社会热点事件中,突发公共事件最易引起民众关注,从事件的发生、经过、应急处置情况到事后修复及追责的各个阶段,都极易成为社会舆情的引发源。而在具体事件内容的类型上,以涉及公平正义、社会民生、贫富差距、官员举措的尤甚。可见,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治理问题对维护国家发展稳定,体察社情民意,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影响。国家治理是一个动态推进的过程,需要依据社会实践变化,进行与时俱进的发展完善,形成多方面、多角度、多样态、现代化的科学治理。①参见赵秋雁:《论社会舆情治理的法理基础和实施路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强调,要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舆情治理的现代化就是一项重要任务,是集聚社会性、公共性、政治性的治理。现有经验显示,当下舆情治理最常见的删帖的方式,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不能彻底平息舆情,事件的模糊度与民众关切性间的张力将引导民众进入一个陌生、未知且难以掌控的领域,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容易激发新的舆情风险。因此,从舆情治理的结构解析出发,探索如何在全面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寻求科学的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治理模式,突破原有治理方式,厘清社会治理共同体在舆情治理中的主体责任,多角度、多面向的完善舆情治理方法,提高突发事件舆情治理能力,对快速稳定突发公共事件局面,提高国家凝聚力,体察民心向背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避免突发公共事件次生危害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一、社会舆情形成和发展的机理舆情是感知社会时政温度的“皮肤”和反映社会时事的“晴雨表”。②参见喻国明:《网络舆情治理的基本逻辑与规制建构》,《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0期。社会舆情关乎公民对国家管理者的认同度,影响权力机关的权威性实现,反映即时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同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紧密相关。因此,透析社会舆情产生的基础何在?影响舆情动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社会舆情是如何发展演化的?将是探讨舆情治理需要解决的几个首要问题。相较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