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精神的体会思考:贯彻“两个维护”就是维护我们的根本利益党的XX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举旗定向、立纲执本、经略布势,掀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新篇。认真聆听、深入学习,就能感到9000多万党员同心所向、同气相求的大党之大,亿万人民安居乐业、昂扬奋发的大国之大,卓越理论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大道至大,富国强军、迈向复兴的大计之大,结合极不容易、极不平凡5年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成就,尤其能感到一种焕然一新的党民关系〔新疆党徽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的故事〕、日新月异的国民精神、落到实处的民众实惠、贯穿始终的人民立场。面对这些,我们不禁思考:是什么成就了经历千难万险、战胜重重考验的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答案不言而喻:像画圆离不了圆心、航行离不了舵手一样,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了这个核心,才有伟大的10年变革,有面对“四大危险”、饱经“四大考验”而咬定青山、巍然屹立,砥砺初心、迈步起航的伟大中国共产党。由于这情不自禁、油然而生的深切感受,我就自觉地思考另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做什么?答案也毫无疑问,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已形成共识:就是坚决贯彻“两个维护”。今天,我以一名老党员、老战士的身份,谈一谈贯彻“两个维护”的感受体会。下面,就以“贯彻‘两个维护’就是维护我们的根本利益”为题,向大家作以汇报。一、人民与领袖始终目标一致,贯彻“两个维护”高度契合历史规律。“领袖”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原意就如词面,指衣服的领和袖,引申为“为人仪则,为他人作表率”,比喻同类人物中的突出者。脱离词源从客观现实出发、向滔滔历史探寻,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约定俗称,最常冠以“领袖”之名、契合“领袖”词义的是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领袖,只有带领广大群众捍卫自身利益,才能称之“领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照,从先进理论出发、向革命斗争经验中探寻,无产阶级政党担负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历史使命,如果缺乏权威人物,没有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政党就难以发挥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优势,就难以作为一个整体而行动。马克思曾就此做过形象的比喻:“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深入探究理论和实践,我们对看齐追随、维护核心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一)万山磅礴看主峰,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剖析,每一位领袖的产生以及领袖核心地位的确立,都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遵循客观规律,诞生于现实的土壤。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始,187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旋起旋灭,1864年到1914年,第一、第二共产国际先后解散,虽然理论之光照进了现实,但无产阶级还只有理论、缺乏领袖,革命始终难以成功。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列宁带领布尔什维克一面战胜沙俄残余军事力量反扑,一面抵御外国资产阶级力量围剿,一面探索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革命领袖就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1922年领导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成为世界无产阶级之光,照亮了众多受压迫阶级和民族的反抗之路。随后,斯大林接过革命火炬。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斯大林长子雅科夫·约瑟夫维奇·朱加什维利当晚就申请加入苏联红军最前线部队,并于7月16日被俘,虽然始终没有投敌,但被德国宣传抹黑。面对大量普通人面对德国攻势惊慌动摇、仓皇逃窜,斯大林签署严加惩处战俘第270号令,随后他的长媳就被作为“敌人亲属”关押。斯大林就在家庭和国家的内外焦灼中,领导苏联军民取得光辉胜利。此后,他以领袖的格局视野,继承、补充、说明和发展列宁思想,取得了比军事和经济成就总和还多的理论成就,将共产主义理论从“幽灵”变成拥有无穷力量的“巨人”。而当苏共总书记换上戈尔巴乔夫后,他脱离实际,看不到潜藏的巨大风险,盲目崇拜西方的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