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提纲各位领导、同志们: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这是“十四五”规划收官、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重大问题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谋划,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我们要紧密结合地区实际一体学习、一体贯彻,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根据会议安排,下面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收获,联系实际工作,与大家交流几点想法:一、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把学习成果内化于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着眼圆满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对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出要求,充分体现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重大问题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谋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其中,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于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给出了方法论“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12个字,蕴含着“立与破”“取与舍”“同与异”的辩证思维。(一)坚持先立后破,防止追新弃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强调“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深刻阐明了“先立后破”的现实逻辑。生产力发展,不是一朝一夕,更不会凭空出现,而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各地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到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避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能搞一种模式。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产值是产业发展“基本盘”,必须把“立新”摆在优先位置,循序渐进推进动能转换。在转型方向上,我们明确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出“存量减碳、增量近零、碳资源化”总体思路;在具体路径上,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抓手,实施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行动,提升数智化水平。只要把新技术、新标准立起来,传统产业蕴含的新质生产力一定会加快释放。(二)坚持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上。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源于技术革命、要素创新配置与产业深度转型。从ChatGPT掀起生成式AI浪潮到量子计算突破算力边界,从“东数西算”重构数字版图到“双碳”目标倒逼绿色转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当代发展,也是破解“卡脖子”难题、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中国方案。通过空间要素的创造性重组与制度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空间广度、技术深度和生态厚度的发展路径。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三)坚持稳扎稳打,防止急躁冒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是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这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尊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律,坚持“快思维”“慢思维”并重,防止把新质生产力标签化,一哄而上、形成泡沫。对一时看不准的产业项目,步子上慢一点、稳一点,不脱离实际、不搞内卷式招商,做到稳步有序发展。对国家有明确要求、认识高度统一、自身又有独特优势的领域,要发挥率先探索作用,坚持能快则快,努力在培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