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体会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艺评论力量在全国两会刚刚闭幕、全国文艺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在南宁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文艺现代性”主席论坛,围绕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领会、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对于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评论中国化时代化新成果、构建中国文艺理论评论话语体系、推进新时代文艺高质量发展、汇聚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论坛是在去年迎接党的二十大之际创办的。创办这个论坛是贯彻落实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精神和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中国评协的专业优势和组织优势,为续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篇章作出贡献的具体举措。论坛创办之初,我们提出论坛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即话题选择与主题确定要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紧紧连在一起;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注重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理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的研究和探讨;要站在文艺理论和评论的学术前沿,强调学术性、专业性,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建设性文艺评论;要紧贴新时代文艺实践,注重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和审美启迪的作用;要办成一个在全国评论界有影响力、示范性的论坛,推动评协工作开新局、上台阶。首届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艺路径”,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文艺现代性”。两次论坛主题的选择体现了我们创办的初衷。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和阐述,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长期探索的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领导人瞿秋白、周恩来、毛泽东就多次提出中国实现现代化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早期的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到后来的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他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所说的“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建设小康社会。他说,到本世纪末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科学概括。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进行了科学概括和阐述,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文化、与中国文艺、与中国文艺的现代性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何种内在关联呢?这应该是我们文艺评论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此次论坛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文艺现代性”,有着理论和学术史的多重意义,而从实践的意义上,就是要研究和探讨当代中国文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我们要弄清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或者说文化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这块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大地上实现的现代化,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式、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我们要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虽具有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但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和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这一本质属性出发,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精神文化层面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