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两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志们: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今天,我以“2025年两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一、两会聚焦,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防范化解风险具有关键作用。(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这一举措释放出强烈的积极信号。从规模上看,赤字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政府有更多资金用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例如,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仅能够直接带动投资增长,还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新建的高速公路、铁路等,能够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在支出结构上,更加注重民生保障和消费提振。提高城乡退休人员职工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这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让居民敢于消费。如在教育领域,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待遇,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医疗领域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让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财政政策也有新举措。对科技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就业。比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前瞻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金融环境。降准可以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提高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能力,使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降息则直接降低企业的贷款利息支出,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货币政策精准发力。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推动产业升级。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银行提供专项贷款,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给予优惠利率贷款,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如开展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三)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的意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配合,能够形成政策合力,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支出、减少税收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通过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和降低融资成本,为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两者相互促进,避免政策冲突,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在扩大内需方面,财政政策通过发放消费券、补贴等方式直接刺激消费,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居民购房、购车等大额消费,共同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在支持产业发展方面,财政政策通过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支持产业升级,货币政策通过信贷引导资金流向新兴产业,共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导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项目。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向企业宣传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优惠,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二、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融合两会强调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