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领会新时代劳动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新的历史方位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深入领会并大力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新时代劳动精神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马克思主义概括和总结了以往的尤其是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思想,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至于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劳动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全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劳动是人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为人创造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具有永恒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了劳动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人正是通过劳动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创造了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新时代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靠的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新时代劳动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劳动文化。“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年接着一年干”等,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劳动的优良传统相统一,与中华民族发展动力的劳动底色相统一,与中国人民的劳动意愿相统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崇尚劳动,从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神农以身试毒尝百草”,到历史典籍中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到民间谚语“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无不体现着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万里长城的巍峨,都江堰的宏大,丝绸的薄如蝉翼,瓷器的精巧绝伦,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恢弘的历史,无一不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无一不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劳动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亮丽底色,劳动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劳动为中华民族的绵延汇聚了磅礴力量,生动彰显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这一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思想。新时代劳动精神汲取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劳动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提出一系列劳动思想。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强调锻造具有共产主义劳动精神的劳动者,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善国家经济状况。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创造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没有极艰苦的劳动,是不可能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全社会范围内唤起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与创新创造积极性,“我们都要始终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新时代劳动精神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勤劳、踏实、孜孜以求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行为品质的体现。它不仅仅是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