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党支部是我们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我们党做好基层工作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要求“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从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到今天千千万万个党支部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党支部在党的百年辉煌中发挥了重要基石作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党委新闻联播编辑部党支部作为全国400多万个党支部中的一员,是建立在新闻舆论制高点上的党支部。她承担着特殊的政治使命,把守着党的宣传“最后一公里”。走进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新闻联播编辑部党支部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思想和主张,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夯实新闻铁军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新闻舆论制高点上高高飘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从哪里出发。党支部这一基层组织的确立,是在1925年召开的中共四大上提出的,而党支部真正开始显示其战斗力,则是在1927年的三湾改编之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为了继续推进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由于敌人过于强大,起义最终没能取得预想的胜利。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转移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此时,50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不足千人,失败情绪弥漫,一些人脱离了队伍。如果不能扭转革命队伍的颓势,这支部队或将溃散,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革命的事业都将难以为继。毛泽东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军队中党组织的建设,于是做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决定。从这个决定开始,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武装开始向人民军队转型。部队的战斗力、组织性和纪律性大幅度增强,在那个军阀混战、兵匪难分的年代里,成为人民群众选择并拥护的胜利之师。后来,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从革命战争时期的“支部建在连上”,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支部建在车间、地头、机关、学校、企业等,党支部成为党领导一切的最前沿的抓手。从历史经验与现实成就来看,深入基层的党支部可以說是中国共产党“管理学”的伟大创造。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曾这样形容中共党支部的作用,“这就把遥远而抽象的党,化解为日常可见的东西,把党带到营地的篝火会上、带到每个持枪的人手中。”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和伟大信仰,通过深入基层的党支部成为人民群众身边可感可知的人和组织。人民群众也正是通过身边的党员,通过身边的党组织,来认识中国共产党。走进新时代,党支部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全国400多万个党支部始终冲锋在前,战贫困、抗疫情,稳经济、守民生,一个个坚实的战斗堡垒,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基层一线。新闻联播编辑部党支部作为建立在新闻舆论制高点上的党支部,负责总台两档重点栏目——《新闻联播》和《晚间新闻》的编播任务,肩负着报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时政活动、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使命,是总台新闻报道的主力军和压舱石,是中共中央评定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每天,习近平总书记思想从这里飞入寻常百姓家,14亿中国人从这里看到国家大政方针,看到中国的今天与未来,也从这里见证世界风云变幻。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断提升政治机关意识,走好“两个维护”第一方阵。在总台党建工作的部署下,新闻联播编辑部党支部在新闻中心党委的指导下,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第一位,把锻造最忠诚的新闻铁军作为当好第一方阵排头兵的政治自觉。2021年,为了更好地落实党中央有关开展党史学习的要求,圆满完成建党百年重大报道任务。新闻联播编辑部党支部推出了“双周学党史”活动,由部门负责人、评论员团队和资深编辑结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