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教师发展记事针对教师成长,国家提出了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等要求。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课改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亟待我们教师由“教书匠”迅速转变为“研究型”教师,成为重视教学和谐完善,重视教学反思,能不断构建缄默知识向专业发展的个体。而教师专业发展更多地是赖以校本教师培训。××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重视校本培训,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办学策略,并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科研性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办学目标之一。近几年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由“高、新、特”的目标体系向“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体系的转轨,并开展了新一轮的校本培训。本轮培训从教师主体出发,关注了教师的学习体验、动态变化及精神需求,优化了培训组织机构,规范了学习制度,实施了系统的培训策略,实行了科学的评价机制,为构建一个学习化的校园,促进现代新型教师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以发展需求为主导,实行“自主性”的培训方式我校教师队伍是一支充满活力、求知欲望强、实干精神强的年轻队伍。在第一轮校本培训下,我校大多数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但是,先前那种“学者作辅导,教师听报告,概念知不少,论文时见报”的培训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教师的成长需求,其原因是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工学矛盾较为严重,培训内容简单重复统一。这些教师在工作中已开始表现出有意识地确定专业发展目标,努力寻找学习机会,实现自我发展的好苗头。基于这一部分教师的发展需求,我们迅速调整了培训目标、策略及措施,实行了有组织、有目标、有序列的“自主性”的校本培训。一是学习选择权的自主。以往的培训,我们注重了教师共性学习,而忽略了教师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凸现。鉴于此,学校教科室下放了学习控制权,努力兼顾教师的共性学习和个性学习,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多个学习平台,并创设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以便让“优”者更“优”,让“后”者显“优”。例如,在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活动中,我们为教师提供了三个不同层面(专业人员技术培训,骨干力量技术培训,一般教师技术培训)的学习培训,教师可根据自身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现状,自主选择不同层面的培训。这种自主的选择既关注到了教师个体的学习上的差异,又促了教师在培训中呈“阶梯式”进步,从而使整个培训活动收到实效。二是学习内容上的自主。学习内容统一当然便于我们对整个培训活动效果的检测。但是我们在内容统一之上注意了弹性,允许教师有更多的学习内容上的选择。比如在“读好一本书”活动中,每一学期除完成统一的培训内容外,每位教师必须选择1—2本教育专著来为自己充电。这可以说是一个培训中的统一,但统一中也给予了每位教师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即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教育专著就是各人的自由。又如“与名师相约”活动,我们指导每位教师制定了一份对当代名师的跟踪学习方案,引导教师学习名师精湛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学习名师的为人处世,做学问的精神态度,我们在名师选择上、在学习侧重点上都给予教师相应的选择权,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统计专著,也对应学习,学期结束时与培训对象相互间提问,深入地行问题探讨,以检验相互的自我培训效果。这样,虽然增加了我们学校管理者的负担,却大大提高教师的培训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学习形式的自主。每期的学习培训计划中,我们既注重了计划内的学习形式,如每周一下午的专题讲座,辩论活动,案例剖析等等,也侧重了教师的自我控制,即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学习形式。诸如每次的“达标课”、“汇报课”交流活动中,“自主性”校本培训就特别侧重强调计划之外的分散学习活动,如办公室可以就课中某个观点予以争论,讲台边可以就某个案例进行交流,在校园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