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解读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基层支部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前言为强化规范支部建设,去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1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条例自2018年10月28日起施行。这是基层党组织运行管理的第一部专题党内法规,也是支部建设的根本依据。前言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010203党支部工作条例重要意义党支部工作条例主要内容党支部工作条例贯彻要求目录第一部分党支部工作条例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支部建设,始终把支部建设作为组织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建党初期,党的组织就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组织;1922年党的二大党章就有了“支部”的概念,随着全国党员人数的增加,相继经历“组”和“小组”的变化;1925年党的“四大”将党的基层组织由党的“小组”改为党的“支部”,并提出了“支部书记”的概念;1926年,党中央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的战略思想;(一)制定《条例》,是传承治党宝贵经验的必然选择1927年9月党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的构想;1928年,党的六大提出“没有支部生活便没有党内生活的基础,也就没有无产阶级党的基础”重要论断;1945年党的七大系统总结了党支部“战斗堡垒”的思想。至此,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基层党建的经典规范,并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全党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二)制定《条例》,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举措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弱化问题”:一是党性教育时间难保证,党性教育的相对独立与业务工作忙碌存在矛盾,党员接受党性教育存在以会代训的现象。二是教育内容匮乏,一些基层党支部每两个月过一至两次组织生活,内容一般包括当前形势任务、上级精神传达贯彻及本支部安排主题活动,仅有的1-2次党课教育基本由领导进行发言,一般是报刊选读、文件精神学习。三是教育党员的单向性。领导干部采取说教、灌输或提醒较多,党员往往处在被动听、被动接受的状态。党支部建设的“弱化”、“虚化”、“边缘化”“虚化问题”:一是存在重业务轻党建思想。抓业务投入更多,抓党建精力不足。思想上存在认识偏差,党建工作责任制未完全落实到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没有很好地融为一体。二是党支部工作内容贫乏、方式方法单一,对党建工作的调查研究不够,没有认真研究党员的思想实际,没有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三是党支部工作方法简单、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单调,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抓手。“边缘化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出现空缺、空转等现象,有的党务工作无人管、没人抓。有的党支部工作缺乏经费等相关方面的保障,部分党员认为党支部缺乏解决党员实际问题和具体困难的能力,不愿把自己思想上、生活上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反映给党支部,使党支部的感召力逐渐减弱。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党中央是顶梁柱。同时,基础非常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基层就是党支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夯实基层”。(三)制定《条例》,是更好发挥支部作用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思想阵地前沿,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组织机构,其组织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