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在大学2022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又是凤凰花开季,南国桃李竞芳华。每年此时,都是*大学的节日。这次有*名博士生、*名硕士生、*名本科生顺利完成学业。我谨代表学校和徐西鹏书记,向在场和在线的各位同学、学生家长致以热烈祝贺,向辛勤付出的所有教职员工表示衷心感谢!过去几年,同学们朝夕相伴,度过了平凡而难忘的华园时光。我们共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以及北京冬奥会,见证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我们共同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考验,严格按照政府和学校的防控要求,戴口罩,测核酸,种疫苗,上网课,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维护了校园安全。我们共同庆祝了建校*周年,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侨立校、为侨服务,弘扬优良传统,深化改革创新,开启了学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我们共同分享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包括礼聘蒋剑春院士、吴小安教授等大师名家,新增*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斩获了一大批各级各类奖项。同学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你们学会了独立思考、懂得了取舍;在共处和独处中,你们得到了成长、收获了友谊;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你们战胜了困难、超越了自我。今天,你们应当信心满满地走向世界、拥抱未来。同学们,我校是唯一用“*”命名的大学,负有独特的使命。这就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凝聚人心和力量。这也是全体华大人的共同责任,我期待各位同学为之不懈努力。一、希望同学们做中华文化的坚定信仰者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从未断流,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西方现代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发展跌入谷底。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引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使中华文明焕发出蓬勃生机。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华优秀文化是对人、社会和自然规律的科学认识,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不仅要有充分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而要植根于心底,成为终身的信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只有满怀敬仰之情,才会对中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为自己的中华血脉深感自豪,才会“此生无悔入华夏”,充满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去年参加《伟大征程》演出的音舞学院同学们,身上就有这种自信和底气。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不能只限于传统文化,更包括当代中华文明。如新“四大发明”和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火星探测、北斗导航、量子通信、深海探索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同学们要深入学习这一重要思想,真正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二、希望同学们做中华文化的模范实践者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从不搞文化扩张,不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于人。传播中华文化,不但要讲好中国故事,讲清楚中国人勤劳善良、开放包容、和平理性、中和内敛等内在品质,而且要知行合一、修身正己,身体力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学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你们当中,勤奋学习的材料学院邹宇、数学学院何文龙,专注学术的旅游学院博士生张江驰,致力创业的经金学院陈俊涛和国关学院台湾硕士生范姜锋,见义勇为的机电学院硕士生吴旭阳,热心公益的工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