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市民政局巧用“加减乘除”,加强培育发展、优化组织结构、发挥积极作用、净化发展空间,不断发展壮大社会组织。截至目前,全市有登记的社会组织2142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4262家,涵盖经济、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社会服务等各行各业,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破解“小马拉大车”基层治理难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相关工作做法在民政部官网、中国社区工作网、中国社会组织杂志等媒体推广转发。在培育发展中做“加法”。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建立全省首个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规范化标准和星级评估体系,落实社会组织党建与成立登记、章程核准、年报、等级评估、专项抽查、教育培训“六同步”。目前,全市2152家社会组织中成立党组织394家,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662名,“党建入章”率和党建工作覆盖率达100%,先后发掘、推荐72名优秀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入党。二是多方募集资金。建立“慈善基金+小额资助+专项资金”社区社会组织资金保障体制,设立92个社区慈善微基金,动员爱心企业商家200余家、超5万人次捐款,累计吸纳社会资金550余万元。推出“转角遇到爱心椅”“爷爷奶奶的微景园”等100余个微慈善项目,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经验被民政部网站宣传推广,并在全省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三是强化平台建设。实行“一中心多园”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建设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暨市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园、民政服务类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园,累计入驻社会组织53家,培育孵化社会组织27家。指导县区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和活动场所建设,建设县区级7处,乡镇街道级37处,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在优化结构上做“减法”。以枢纽型社会组织做带动。成立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1家,县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5家,镇街枢纽型社会组织40家,实现枢纽型社会组织全域覆盖,引领全市2142家社会组织共同发展,开启“以社促社”新局面。切实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领头羊”作用,设立5个专委会,完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夯实基础建设。以“社会组织规范提升行动”为抓手,先后对136名社会组织负责人开展任职培训,提升社会组织负责人能力和水平。以行业协会商会做引领。截至目前,全市行业协会商会企业会员6748个,其中规模以上会员企业1104个,形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66篇,向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44条。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制定或者修改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文件8件,通过招聘会、对接会等方式帮助行业企业吸纳就业人员1423人,参与制订或者修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6件,举办各类讲座、论坛260次,累计4135人参会。在发挥作用上做“乘法”。一是助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推动社会组织融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沿黄生态长廊建设、珍稀濒危鸟类栖息地保护等项目,市观鸟协会连续五年参与生态专项调查,编写的《美丽家乡黄河口》被纳入“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系列教材”,“云端的守护”“守护城市中的猫头鹰”等项目被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日报》等央媒报道,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守护美丽黄河口”项目被评为2023年“山东省十佳生态环境公众参与案例”。二是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全市102家行业协会商会深入到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中。举办“银行+商会+企业”普惠金融对接会,开展融资对接活动109次,推介金融产品100余个,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91.75亿元。与酉阳县达成社会组织协作框架,先后引导24家社会组织参与东西部协作,捐赠资金30余万元,组织实施饮水保障、道路维修、高山大闸蟹养殖基地、敬老院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三是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制定全省首个《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指引》地方标准,全市备案社区社会组织4294家,省级社区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基地13处,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42家。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吸纳骨干力量9500余人,先后实施“幸福小区建设工程”“参事议事行动”“能力共享行动”等20余项服务项目,探索出“社区基金”“邻里守望”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