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主题教育 林秘书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梁家河》有感.docxVIP专享VIP免费原创

读《梁家河》有感.docx_第1页
读《梁家河》有感.docx_第2页
读《梁家河》有感.docx_第3页
读《梁家河》有感在XXX党委的号召下,通过XXX,我于近期阅读了《梁家河》。读完《梁家河》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中真实的场景历历在目,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但很多偏远地区的贫瘠远超我们的认知,同时也感叹人类的伟大,不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能适应生存,那个年代的城市里物资都匮乏更不要说偏远山区,可以想象在梁家河生存有多么艰难。文中描述的习总书记的心路历程太真实了,我虽没有上过山下过乡,但是我的家人在那个年代有上山下乡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年远离父母远走它乡,作为父母,心里一定是难受万分,谁不是家里的宝贝。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作为那样一个家庭也只能随他去了,家长又能有什么办法。而作为一个少年就不一样的,对世界充满幻想,充满好奇,“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我们的主人公习总书记当时应该就是这样,带着憧憬踏上了上山下乡的征途。但现实很快打破幻想,不会做饭,没有柴烧,到处是黄土高坡寸草不生的地方,想吃大米难,想吃饱饭难,关键是还要干重体力活,对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确实也太残酷了,再加上一些误会,当然会迷惘、彷徨..........在经历一些事之后,主人公在前辈的教导和对梁家河生活的反思后写到:“在上山下乡时,我年龄最小,又是被形势所迫下去的,没有长期观念,也就没有注意团结的问题,别人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老百姓对我印象不好”。也渐渐明白了“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的理念,这一系列的经历也让习总书记后来有了全新的转变,变成了一个从来不诉苦,也不抱怨、随和、不偏激也不保守,讲团结,善于团结的人,慢慢的融入群众,融入乡村。在梁家河,习总书记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习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尊重人、帮助人进而团结人。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无论大事小事该咋办就咋办。在那样一种政治环境下,坚定相信党相信群众,从一个普通知青,几年时间就取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取得组织信任,走到了村里带头人的位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因为他心中时刻想着的是群众的利益,为群众谋福利,带领群众共创好生活,筑坝造田、办沼气、开荒种地、多打粮食,最苦最累的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这样的人能不受人尊敬,能不受人爱戴吗?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青年将知识带到偏远山区,让知识改变着山区人的精神面貌。书中有一句话:“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梁家河风清气正,许多普通村民也成长起来如:石春阳、武晖、刘永耀、王宪平等等。生活中常听老一辈说起,一般下乡两年都有抽调回城的可能,作为知青谁都想早点返城,这在当时很现实的事,因为农村条件艰苦,所以只要听说有招工的去了,可以不出工也要去打听,因为这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而我们的习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而且是七年之后才离开,确实了不起。今日的梁家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中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教育,吃的是大米白面,肉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可以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回梁家河探望乡亲,给全国人民拜年,对梁家河的变化异常高兴。他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还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是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这种真情的告白,让梁家河的所有人怦然心动,深受感动,也让我深受感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