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主题教育心得: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要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源源不断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发展新动力。一、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辨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共同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1.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首先,大学精神是在“大学”这个特定范围内产生、发展并发挥作用的一种精神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整个中华民族为作用范围,是全民族的文化根脉。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大学精神虽然也是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文明成果,但其发展历史相对短暂,到现代才开始独立发展。再次,近代以来中国大学在办学体系、治学精神等方面借鉴吸收了西方的优秀成果,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有着丰富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2.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融关系。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精神的思想根源之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追求。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思想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以社会物质生产生活和一定的文化传统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大学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进程而产生与发展的,大学精神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的育人实践汇聚而成的。因此,大学精神从始至终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根源。另一方面,大学精神在绵延传承中随着历史变迁、民族发展而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例如,儒家主张以孔子思想为核心,其“大学之道”在“人道”“仁义”;墨家的精神以其核心思想“兼爱”为本,倡导为学的理想人格就是兼爱、非攻;道家追求的“道”是“道法自然”的自然之道。3.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育关系。一方面,二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大学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文化力量,对大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塑造精神品格的重要力量,大学精神一旦被大学生认同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文化修养,就会成为大学生的品质特征并伴随其一生,由此,大学精神以另一种形式融入了社会发展。大学精神的传承发展是逐渐融入社会的过程,大学精神是社会性、民族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另一方面,二者在实践传承上具有极大相似性。一是传承主体的重叠性。大学精神的传承主体主要是大学师生,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主体是整个中华民族。大学师生既是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传承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二是传承载体和传承形式的相同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精神实质上都是一种群体文化,二者的传承载体和传承形式几乎是相同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抽象的传承载体都能以各种各样的传承方式来达到承继的效果和目的。三是传承核心内容的共享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精神的源头活水,大学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历史文化的演进,二者早已无法割离,并深深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之中,共同达成育人之效。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大学精神的内涵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大学的文化彰显着大学的底蕴和内涵,是大学发展的重中之重。文化建设是大学建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建设有品位、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是各高校努力的目标,而高校文化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从文化的建设方面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