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本课程主要从“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两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了解读。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能跟大家就《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个题目跟大家做个交流。因为大家都清楚,我们二十大报告当中对文化这一章做了深刻的阐释,我们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了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我想围绕二十大报告的第八部分文化部分做一个阐释,主要向大家汇报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分析一下我们新时代10年我们文化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来做一个概括,也进一步的去分析为什么这10年我们的文化建设能有这样的一个深刻的变化。第二个问题,我们谈的是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论述一下为什么文化自信对我们这个党、对我们这个民族、对我们国家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们二十大报告在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出了文化自强。第三个问题我们谈一谈在文化强国建设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们的文化强国建设该怎么做,重点抓哪几个方面的文化工作。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先看世情,大家都知道我们当今的世界,它的文化特征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特征?当今的世界它的最基本的文化特征、意识形态特征、价值观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大家都清楚,我们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所以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国际话语权的的确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熟悉。一个是2013年的总书记的819讲话,一个是2021年的总书记的531讲话,在这两篇讲话当中,习近平总书记都谈到了国际话语权。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解决的是挨骂的问题。实际上挨骂的问题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曾经深刻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挨打的问题、挨饿的问题我们现在基本解决了。挨饿的问题大家也都知道,七一讲话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文明史上彻底告别饥饿、彻底告别挨饿。所以挨饿的问题我们现在也彻底解决了,这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展成就。那么就未来的一段的可见的历史时期,真正对我们中国共产党构成比较大的挑战的是什么问题呢?我们认为是挨骂的问题。谈到挨骂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个根本性的道理我们一定要讲清楚。但为什么我们有理说不出,为什么我们这个道理说了之后传不开,这到底是为什么?西方的所有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无法解释中国的成功,他们解释不了中国的成功情有可原、无可厚非,因为他们所依据的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式都是基于西方的实践概括出来的理论模式,基于西方的实践概括出来的理论模式当然无法解释中国的成功,所以总书记发出了这样的理论召唤,我们一定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我们一定要从成功的做法当中概括出成功的说法来,彻底改变我们挨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有过深入的分析,总书记说就是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