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书记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向各位领导汇报**镇抓党建促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主线,打造"红色引擎"工程,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2024年,我镇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示范镇",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汇报具体做法: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基层党建"主心骨"(一)深化理论武装,淬炼政治品格。建立"第一议题+书记讲堂+实践课堂"学习机制,2024年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6次,班子成员到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48场次。创新"田间党课""屋场夜话"等学习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在茶园、车间开展"沉浸式"学习,覆盖党员2300余人次。实施"头雁培育计划",选送12名村支书到浙江大学参加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二)压实党建责任,构建闭环体系。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建立"书记抓、抓书记"责任链条。实行"双述双评"制度,镇党委书记向市委述职、村支书向镇党委述职,接受党员群众评议。2024年,对排名末位的3个村开展专项整顿,调整不胜任村干部5名。创新"党建项目揭榜挂帅"机制,由党员干部认领集体经济发展、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32项,完成率达100%。1(三)建强战斗堡垒,夯实基层基础。投资1200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8个,实现"五务合一"全覆盖。实施"党员联户"工程,组织216名党员结对帮扶1200余户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27个。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12个,培育"党员示范茶园""党员先锋民宿"等特色党建品牌。**村党支部领办茶产业合作社,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2万元,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二、创新党建载体,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一)推行"红色网格"管理。将全镇划分为56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镇干部、1名村党员、1名村民代表。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2024年解决群众诉求186件,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在**社区试点"红色议事厅",通过"党员提议—网格会商—支部决议"模式,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9项。(二)深化"党建+"融合发展。一是党建+产业振兴。成立茶产业党委,统筹全镇32家茶企发展,打造"**云雾茶"区域公共品牌,年产值突破5亿元。二是党建+生态治理开展"党员护绿先锋"行动,组织150名党员认养河道、山林,推动建成5个省级生态村。三是党建+乡风文明。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创作《茶山新歌》等党建主题作品23部,评选"最美党员家庭"50户。(三)打造智慧党建平台。投资800万元建设"智慧党建云平台",整合党员管理、民生服务等12个模块。开发"党员e家"APP,实现组织生活线上预约、党费线上缴纳、诉求线上办理。2024年平台累计处理事项2100余件,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时长人均达60小时。三、突出服务为本,架起党群连心"彩虹桥"(一)实施"民生微实事"工程。建立"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服务机制,2024年收集群众诉求312条,解决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等问题289个。开展"我为群众办2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认领"微心愿"427个,帮扶困难群众213户。在**村试点"村级事务阳光公开",通过数字大屏实时公示集体资金使用情况。(二)创新"红色代办"服务。在12个偏远村设立"党员代办站",由村干部兼任"全科代办员",可办理医保报销、低保申请等87项业务。2024年累计为群众代办事项2300余件,群众跑腿次数减少75%。推行"午间不打烊""周末预约办"等便民举措,政务服务满意度达99.2%。(三)构建"大党建"服务格局。联合县直部门开展"机关联基层"活动,18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23个村,落实帮扶资金1200万元。组建"两新组织党建联盟",组织企业党员开展"助农直播""技能培训"等活动46场次。培育"党员创业示范基地"10个,带动就业800余人。四、聚焦中心大局,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一)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破题。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23个村全部成立集体经济组织,2024年全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0万元,较2020年增长400%。**村党支部领办茶旅融合项目,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