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汇报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招才引智,通过建强“三支队伍”、做好“三个结合”、实施“三大工程”,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促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产才相融、互促共进。一、建强“三支队伍”筑牢产业振兴“蓄水池”,涵养源头活水。一是着眼“高”集聚“智囊团”。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等7名行业领军人才担任产业发展顾问,柔性引进兼职专家教授33名。二是突出“精”组建“攻坚队”。紧盯技术攻关、市场推广等环节,采取“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模式,与北大、清华等院校结成“5+1”科研战略联盟,支持重点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等16所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博士10名、硕士100余名。三是致力“广”扩充“主力军”。实施“**英才计划”,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组织企业赴川大、重大等14所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8次,招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11名、专业技术人才6060名、技能人才10861名。二、做好“三个结合”配对产才互促“营养液”,厚植发展沃土。一是“订单培养+车间实训”提能力。支持帕沃可、力泓电子等企业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市职教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订单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500余名。邀请合作院校专家教授深入车间现场指导23场次,组织356名职校学生到企业车间实践锻炼。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结成师徒帮带对子300余个,成功培育技能人才260余名;鼓励企业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广安造玄武岩纤维保温隔热结构一体化复合材料获“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四川赛区第一名。二是“平台搭建+项目合作”增活力。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和四川省首个玄武岩纤维类省级工程实验室,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广安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指导企业建成技术中心25个、研发平台2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研发或制造公司7家。政府、企业、科研院校三方签订科技攻关项目合作协议,建立理事会、联席会议、成果转化等联盟运行机制,严格“责任制+清单制”管理合作项目,促成中科院电绝缘矿石原料均质化、北大汽车电池外壳及手机充电宝外壳材料等8项合作项目落地。三是“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添动力。围绕玄武岩纤维产业三大核心关键技术集中攻关,成功突破池窑拉丝等技术瓶颈6个,掌握国际国内首创技术8项,授权国家专利34项,参与修改和制定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17项。建成世界首条2400孔漏板拉丝智能化池窑、6万吨玄武岩原料均质化生产线,玄武岩纤维产业成为全省“一体三翼”重要基地。玄武岩纤维制品应用推广项目成功获得国家发改委、工信部2020年重大工业技改专项3765万元项目资金支持,**成为全国唯一获得此项资金支持的县级单位。三、实施“三大工程”营造重才兴业“生态圈”,留住满园春色。一是实施“安心工程”强化人才认同感。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深入开展“建功立业新时代”“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等活动。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县级领导带头联系服务优秀人才56名。30余名企业人才当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组织100余名优秀人才参加培训研修、疗养休假等活动。二是实施“暖心工程”提升人才获得感。出台《四川**山经济开发区企业用工促进办法》《**市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等文件,引导人才向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聚集。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四川省“千人计划”“广安杰出人才”等评选活动,表扬优秀民营企业家、产业突出贡献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80余名,发放奖金300余万元。支持企业人才提升学历技能,对员工在经开区企业工作期间提高学历学位及专业技能的给予奖励。三是实施“舒心工程”增强人才归属感。落实“小平故里英才卡”制度,为12名人才申办广安市“小平故里英才卡”,为60余名人才申办“**英才卡”。成立**市人才服务中心,在**山经开区设立人才服务网点,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走访慰问、交流联谊、成果推介等,帮助30余名人才解决落户、保障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让人才真正融入**、服务**、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