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汇报今年以来,我县扎实开展“村社分账”试点改革,探索实施了事务分离、资产分管、财务分设、规则统一的“三分一统”办法,有效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水平,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一、事务分离,使责任“分工不分家”。一是界定职责,推动管理精细化。制定“村”“社”两张基本事务清单,支持和保障村(居)民委员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明确职能职责,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集体“三资”的经营管理,从村(居)民委员会负责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分离,专门从事集体资产经营与管理、集体资源开发与利用、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与服务、收益分配等具体事务。二是配强力量,推动管理专职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依据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参照村(居)民委员会推选产生村(居)民代表程序,选举产生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推荐老党员、老干部和群众代表成为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并聘请专、兼职财会人员。将村级后备力量放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培养,优秀的及时纳入到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三是健全机制,推动管理规范化。先后出台××县村级组织工作规则、“村社分账”管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财务管理、资产处置、建设工程和项目监管、印章使用等方面程序,要求发展规划、村庄建设、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等重大事项必须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实施,推动村(居)民委员会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各自职责高效、有序、规范运转。二、资产分管,使家底“留住不流失”。一是全面清理明家底。深入开展“清产核资”专项行动,发动职能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及驻村队员下沉基层一线,逐村(社区)走访摸排,全面清理村(社区)范围内的资源性、经营性、非经营性资产及现有货币资金,形成县、乡、村三级“三资”管理台账,确保资产清楚明白、安全完整。二是精准划分定权属。将办公服务场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非经营性资产统一交由村(居)民委员会使用和运行管护,其他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接受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社会捐赠等形成的资产依法登记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分门别类导入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管理平台,现有货币资金则根据性质和用途分别划分到“村”“社”账户,每个乡镇(街道)委派一名业务骨干到财政所统一进行管理。三是有序经营促增值。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负责全县集体资产转让、发包、租赁等交易行为。对资源性、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和非经营性资产的管护进行定期检查,形成资产运行情况报告,县、乡、村三级及时研究举措,帮助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三、财务分设,使账目“清晰不混乱”。一是账套分建搭好运行架构。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账户从村(居)民委员会银行账户划出,由县财政局牵头开发社账财务系统管理软件,统一为417个村(社区)设置账套名称,并在银行设立县、乡、村三级集体经济组织基本账户,统一纳入全县财务监管平台进行管理。二是核算分立框定责任范围。村(居)民委员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分账管理、独立核算,涉及账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报表等原村账核算项目和属于生产经营性债权债务,全部划分至社账账套,对投入村级公益事业产生的债权债务保留在村(居)民委员会核算,隐形债务不计入社账,保证财务核算的完整性。三是收支分明明确具体项目。分别在村级财务和社账财务管理系统中设立收入和支出项目,将财政拨付的运行经费、有关部门给予的工作经费纳入村账收入,将办公费用、人员经费及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作为村账支出;社账收入包括生产销售、提供服务、投资收益、让渡集体资产资源使用权和政府给予的经营性补贴等形成的经济利益,社账支出包括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成本费用和管理费用、年终收益分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受的“帮扶支出”及各类“福利支出”等。四、规则统一,使监管“规范不缺位”。一是坚持集体事项村民定。参照村(居)民委员会民主议事制度执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议事决策程序,通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财务计划、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事项,并于每季度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实行村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