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培训教育“四库两基地”创建工作方案为充分发挥培训工作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实落地,拟创建**镇乡村振兴培训师资库、教材库、课程库、案例库和干部实践基地、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四库两基地”)。具体创建工作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发展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通过整合培训教育资源,创建市乡村振兴“四库两基地”,为进一步提升我镇乡村振兴人才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供保障。二、目标任务突出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立足乡村振兴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逐步创建乡村振兴师资库、教材库、课程库、案例库和实践基地、培训基地,着力培育一批乡村发展人才、乡村建设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三、创建原则、标准和要求(一)师资库1.创建原则。一是教学需要。师资库应建立在全镇乡村振兴人才培训规划需要基础上,根据不同培训班次,不同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建立师资队伍。二是择优聘请。结合全市几年来干部培训教学的实践,择优聘请一批适应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特点、有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作为培训师资队伍。三是自培与聘请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自培一批工作在乡村振兴领域、有实践经验、有一定理论修养的乡村振兴专家师资队伍,逐步形成自培为主、聘请为辅的乡村振兴师资队伍建设机制。2.选聘标准。一是相关领域的科技特派员、科普专家、专家助力团成员、专家学者等;二是相关行业部门的有关同志;三是本单位本系统内的同志;四是市、乡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五是懂乡村专业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六是特殊领域如直播销售、物流等行业的专业人员。授课人员应熟悉国家乡村振兴有关方面的大政方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善于表达。3.创建要求。一是建立镇师资库。二是镇级将参照市级师资库,年底前还需另选聘(不与市重复)至少3名老师纳入镇级师资库。三是市与乡、乡与乡之间老师可重复选聘,但不计师资库名额。(二)教材库1.创建原则。一是政策导向。教材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题,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需求,为培训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二是协同推进.通过各方联动的形式统筹协调政府与高校进行合作,整合利用各类培训资源,为教材库的建立提供更广泛来源。三是自编与购买相结合。以现有的文件、课件、视频教材为基础,根据国家政策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的变化及时更新购买有关教材。2.选材标准。一是对现有的文件、课件、视频等资源进行整合;二是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编撰;三是对于国家、省、市层面的相关政策解读书本进行购买。所选教材应当符合国家大政方针的要求,适应推进乡村振兴和产业技术的工作指向。3.创建要求。一是建立省、市、乡三级同步教材库;二是参照市里对本级培训内容梳理汇总形成本级教材;三是可购买相关教学书籍作为培训教材。(三)课程库1.创建原则。一是分级分类。根据不同地域、类别、层次、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专题和课程,对镇、村二级干部,分级设置相关课程;对党员干部、骨干农民、合作社和企业负责人分类设置相关课程。二是管用务实。坚持从实际效果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培训课程,切实提高培训质量管理,防止重复培训、多头调训、频繁参训。三是机动灵活。灵活采取集中培训、辅导讲座、在线学习、实地教学等多种形式课程,综合运用专题研讨、现场观摩、典型示范、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方法开展培训。2.选课标准。一是选取已开展的国家、省、市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开展各级各类培训;二是联合相关行业部门,可适时设置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就业创业、春耕生产、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边境村建设、种植养殖等方面课程,提升各类人才能力素质;三是结合抗疫和市局乡村振兴网络大讲堂开设网络培训课程,全方位开展网络培训。3.创建要求。一是建立省、市、乡三级同步课程库;二是镇参照市里对本级培训课程梳理汇总形成本级课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