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各位学员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就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行学习和交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立足于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三农”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和新观点,将“三农”工作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印发,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体现了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传递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就“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些重要指示,在每一个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得到充分贯彻。回顾11个“一号文件”,一个鲜明的主题一以贯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今天我从三方面讲:一、A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一)什么是“三农”、“三农问题”和“三农”工作?1、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2、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首先我们从新中国三次农村建设的回顾:第一次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由于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民得到土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后来,这一阶段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走向滑落,经历了刘少奇主导的分田试验的挣扎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走向底端;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安徽小岗村18位英雄开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掌握了土地的自主经营权,加之科技贡献的大幅提升,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生活实现了飞跃,全国也基本实现了温饱。到1984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99%以上实行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连续几年农业特别是粮食增产幅度很大,1984年达8000亿斤,人均8000斤,接近世界人均水平。国务院向世界粮农组织宣布,我国已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第三次,从十六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开始,现在正处在延续过程中。200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04年至2017年,先后出台过十四个中央“一号文件”,不断推进农村改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996年正式提出“三农”的概念;2000年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3、那三农工作是指什么?三农工作就是指做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工作,其目的在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稳定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A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就“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举措,为新时代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A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一)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整体形势是不错的,2004年以来,农业连续实现丰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农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这几乎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中的一个奇迹。近年来,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已经从10.2%下降到了1.7%。但是,农业农村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大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比如,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1:1;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9:1;201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4:1;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6:1;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0:1;202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5,从以上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A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