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保春灌不负农时不负春塞上“乳管”惠民生。唐徕渠2022年春灌比往年早20余天,开灌以来,在管理处党委的领导下,全处270名干部职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秉承和发扬“忠诚使命、科学求是、创新实干、兴水为民”的新时代唐徕精神,为灌区农业生产、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坚守在岗位上、奉献在灌区中。唐徕渠开凿在宁夏银川平原青铜峡河西灌区的土地上,所流经的土地,正是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和黄河东西摇摆而形成的一块带状形冲积平原,全部土地易垦易灌,土壤肥沃,得天独,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和“塞北江南”的赞誉。唐徕渠引黄灌溉历史悠久,年引用黄河水约10亿m³,灌溉农田120万亩,滋润湖泊湿地20万亩,为宁夏农业、生态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独有贡献。砥砺奋进、兴水为民。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关键之年,做好灌溉工作意义重大。管理处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坚持节水优先,严格执行水资源总量刚性约束制度,保障农业供水安全,用足用好生态水指标。今年全区计划河湖湿地生态补水量6.02亿m³,其中唐徕渠承担的典农河、沙湖等重点湖泊湿地生态补水量为3.32亿m³,占全区总量的多一半。面对艰巨的补水任务,管理处始终从生态立区角度出发,统一思想,积极行动,主动协调灌区各受益市(县、区)水务局,全力保障灌区生态文明建设。放水初期,为了迎接水头安全输送,基层干部职工不分白昼还是黑夜,跟着水头沿着渠堤一路奔向下游。随着水流涌动,沉积一冬的树叶、“风滚草”、杂物等等也被带动着或滞留或淤积在314公里的渠道角落里,不顾早春冰冷的渠水,朴实的干部职工手拿耙犁行走在渠底,一扒一扒硬是将这些“阻碍物”全部清理出去。水到沙湖补水口时,因为干渠水位低达不到补水口的需求,负责放水的职工们不等不靠不要,找来木板自己动手筑起一道人工闸坝,适时为沙湖注入了汩汩碧水。践行供水模式,“三跨”水网联调供水。进入4月,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城市因水的滋润而灵动鲜活了起来,田野里冬麦灌溉、玉米播前灌溉、水稻泡田灌溉……一派繁忙、勃勃生机。然而惠农区红果子镇宝马村和上营子村8000亩农田却在渴盼着浇灌,亟需播前补充灌溉。管理处高度重视、实地踏看,与水利厅、惠农渠管理处协调,经过46公里第五排水沟道,调水入惠农渠引五济惠泵站,扬水入惠农渠梢段,潺潺的渠水缓缓流进了干涸的土地,灌区群众舒展了眉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也实现了首次跨县区跨灌域跨水系调水。科学研判,全力推动数字治水。有收无收在于水,连年丰收离不开水利支持。宁夏特殊的自然条件及水资源禀赋,决定了农业对灌溉的依赖性,自古以来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管理处在2022年春灌工作会议上统一部署,分析研判,把握今年灌溉工作形势和任务,动员全处干部职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保障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供水安全。一是坚持计划用水、科学配水、节约用水。编制年度水量调度预案和供水计划,制定逐月、逐旬调度计划以及逐日用水计划,保证计划指标足量供给,压实压紧供水安全保障服务任务按期完成。二是坚持科学调度,编组轮灌,严肃输配水制度。优化水量调配方案,配合市(县、区)水务局将引水指标核定到所、细化到口、加强用水过程管理。灌溉高峰期统筹灌区用水,推行上下游错峰灌溉、干支渠轮灌,全处“一盘棋”调度,逐步形成水资源配置体系,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三是坚持主动沟通,提前预警,精细供水。加强与各方密切联系,准确掌握水情灌情信息,及时公布各受益单位的水权信息,临近限定水量值时提前书面告知;提前分析预判,化解灌溉用水矛盾,确保灌区均衡受益,为灌区农业、农村提供优质灌溉服务。四是坚持创新数字渠道建设模式。以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智慧唐徕建设,构建安全实用、先进可靠、支撑有力、联调联配、共建共享的数字治水新业态和应用新场景,实现全渠道远程测控,干渠与支渠协调联配,推动水管单位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以水利信息化带动引黄渠道、引黄灌区发展现代化。星光不问赶路人。古老的渠道承载着一代代唐徕人的梦想,唐徕渠蜿蜒伸展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