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连通对水生态的影响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文明对水系生态资源在质与量两方面的需求都急剧上升。水系的生态资源性对于城市的基础功能作用贡献越来越大。然而水系连通作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水生态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阐述了水系连通性的概念及研究,并对水系连通对水生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水系连通;水生态;概念;影响中图分类号:TV74文献标识码:A引言水生态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它固有的规律实现着动态平衡。但人类社会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在开发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水生态系统受到自然和人类的双重影响导致变化。相比较而言,近一百年来,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变化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力量引起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往往是负面的、不可逆转的。在我们今天进行的城市化过程中,如何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恢复、重建适合新的形势下的水生态系统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水系连通性的概念及研究河网水系连通是区域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近年来不同水系结构下的河湖连通研究的逐渐兴起,对连通性的理解、表达、定量化以及水文过程的作用已成为跨学科讨论的热点。目前,我国对河湖水系连通普遍认同的定义为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水和谐为最终目标,以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重点任务,通过水库、泵站、渠道等必要的水工程,恢复和建立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之间的水联系,形成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可调可控的江河湖库水网络体系。按照其内涵可以将连通性分为三类:一、以水资源调配为主的河湖连通。即通过构建河湖水系连通供水网络体系和水源应急通道,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和供水保证程度,增强抗旱能力;二、以防洪减灾为主的河湖连通。即改变河湖水系连通状况,疏通行洪通道,维系洪港水蓄滞空间,提高防洪能力降低灾害风险;三、以水生态环境修复为主的河湖连通。即改善河湖的水联系,加速水体流动,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河湖健康保障能力。近年来,国内已逐渐开展了连通性理论研究。唐传利等(2011)围绕我国开展河湖连通研究有关问题,阐述了基本内涵,分析了开展河湖连通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研究目标和应包括的主要内容;王中根等(2011)等从河、湖与水系等水循环基本概念入手,探讨水系的结构、特征和连通性,揭示水系连通的水循环物理机制,为河湖水系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李原园等(2011)分析了河湖水系连通的三大功能: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和增强抵御水旱灾害能力;李宗礼等提出河湖水系连通战略研究可从机理分析、系统辨识与评价、连通工程规划、系统控制与调整4个方面展开;赵进勇等(2011)给出了基于图论的河道-滩区系统连通性评价方法;崔国韬等(2011)通过大量收集国内外河湖水系连通案例,探讨国内外河湖水系连通在不同时期的建设特点,汇总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对经济、社会、生态的效益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徐慧(2008)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将景观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应用于城市水系规划中,为探讨平原水网连通性做了有益的尝试。由此可见,连通性作为重要的定性术语被研究者认可,并在地貌、生态和水文过程及水文情势定量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的连通性概念并没达成共识,难以在水文或其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且其定量化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水系连通对水生态的影响2.1水系连通产生的生态效益由于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目的的不同,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也有所差异。归纳起来,水系连通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加强局部地区的水循环过程。水系连通可以增加缺水地区的水面面积,使得水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垂直水气交换加强,有利于水循环的运转,同时还可提高河湖的水资源更新能力和自净能力,起到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环境的效果。(2)可形成湿地,改善局部气候。水系连通工程附近可形成薄层积水土壤的过湿地段--湿地,起到净化污水和空气,汇集和储存水分,补偿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