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2022年工作回顾2022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县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极具挑战、极为不易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和极端干旱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生态强县作示范、绿色崛起勇争先”总体战略,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毅力,持续聚焦“六大定位”,着力推进“四个创建”战胜了各种困难挑战,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时代答卷。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披荆斩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硬仗,打出了精气神、打出了自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科学应对多轮疫情影响,万名党员干部、志愿者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以辛苦和坚守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在2020年1月,3例确诊病例清零后,取得了连续105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成果。特别是11月以来,在全市疫情交织、多点散发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不动摇,全面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将风险区域精准到小区和村(组),高效排查、科学管控,以快制快斩断疫情传播链条,全县感染人数始终保持在全市较低水平,12天内全面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用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大防控效果。打赢抗旱救灾攻坚战。7月以来,全县遭遇持续重度高温干旱天气,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7.9成。在历史罕见干旱面前,我们奋力迎战,全力应“烤”,累计投入人力1.95万人次、抗旱资金1935.5万元、机动抗旱设备3193台、泵站233处、运水车辆1507辆次,有效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减少粮食和经济作物损失6500万元,实现大旱之年无大灾。打赢稳进提质翻身仗。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夯实稳住之基、激发进好之力、保持调优之势,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各项指标整体提质进位。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21.24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方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5亿元,同比增长4.9%;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52.8亿元,同比增长6.9%,工业利润增幅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位列全市第一;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5项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8%,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速11个、9.5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一。新增市场主体5619户,同比增长79.3%。荣获全省2021年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先进县。这一年,我们迎难而上、破难前行,办成了一件又一件事关长远的大事,攻克了“老大难”、增添了“新活力”。大项目攻坚取得实效。搁置近10年的大湖塘钨矿及其产业链项目于今年7月成功落地,实现百亿级重大项目零突破。针对项目用地、用林、用能等要素制约,我们全力“跑部进省”,扫清问题障碍,推动项目成功挤入2022年第二批省重点项目,征迁安置工作即将全面启动。多年历史遗留问题圆满解决。历时5年之久的庐山西海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工作全面完成。武宁成为全市唯一落实调整的县,拓展建设用地1000亩,为新一轮城市建设赢得了广阔空间。民生领域实现可喜突破。在可用财力极其紧张、地方财政不断承压的形势下,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全年支出2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3.1%。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新增公办学位4000个、托幼园位870个、养老床位351张、机动车公共停车位2000个,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500户,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解决。群众热切期盼的盘溪至罗溪段二级公路全线竣工通车,镇村公交一体化改革试点成果丰硕,圆满完成农村客运班线车辆收购,优化镇村公交线路10条,开设站点72个。武宁至南昌城际公交即将开通运营,通行费用降幅67%。建成县四中、三幼、自来水三厂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县妇幼保健院和清江等乡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北片区乡镇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稳步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质均衡,获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