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2022年以来,我县为有效解决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意愿不强、参与度不高、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难题,积极探索以村民为主体的“我想建、我要建、我能建”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改变以往靠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包大揽”式建设模式,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人人共享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一、引导“我想建”,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一是宣讲增意愿。充分整合各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和了解政策的群众代表等人员力量,以村、组为单位,通过小喇叭、广播、微信、QQ、抖音、宣传栏等平台载体和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方法,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宣传,营造全民关心关注、村民自觉投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浓♘氛围。截至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累计300余次,进村入户开展宣传累计50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90000余份。二是示范带行动。积极创建省、州、县“特色田♘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以各级乡村振兴示范点为样板先行先试,按照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的“党建+”工作模式,由各村(社区)在家党员率先垂范,机关支部党员按照包村包片区域划分全部参与,镇、村、组三级干部及“十大员”尽数出动,通过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主动申请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切实做到了以示范的成功撬动起村民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已成功申报17个特色田♘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其中,省级示范试点1个、州级示范试点3个、县级示范试点13个。三是设擂比效果。制定出台《XX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工作方案》,通过定期组织村支“两委”、第一书记和村民代表开展现场观摩学习交流会搭设“比武”平台,激励各村(社区)引导村民围绕基层阵地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环境整治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方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并落实晒差距、晒面貌、晒亮点排名和相关奖励机制,营造“争、比、赶、超”的浓♘氛围,带领村民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村民从“帮我干”到“我要干”转变。如,XX县沙子镇三合社区李益进、陈进能两亲家“晒比”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故事在当地产生良好示范效益。二、注重“我要建”,激发村民行动创造性。一是意见自提。尊重村民意愿、倾听村民呼声,由各村(社区)“两委”牵头,围绕如何将美丽乡村建设与自然风光、特色文化、地域民俗、乡愁理念、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拉家常、提问式、问答式、讨论式”等非固化形式广泛搜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意见建议清单,各乡镇(街道)再对清单进行仔细甄别、科学分析、定期会商,形成有价值、含金量高、符合地方实际的建设政策,最大程度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体现美丽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增强农民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翁”地位。目前,全县15个乡镇(街道)均已建立村民意见建议台账,并实施销号管理。二是规划自编。结合现有基础条件和原有的特色建筑风格,通过干部群众共商的方法引导协助农户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打造独具特色的菜、果、花、庭♘♘♘院“三♘一院”,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留住“乡愁”。同时,根据本村(社区)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资源优势,提出符合本村(社区)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一批能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如,在莲城街道老营社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将农户手中的零散土地整合流转,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将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对500亩大坝实行分季节轮番耕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实现农旅融合发展。三是机制自定。由乡镇党委、政府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说事”等民主协商平台,协助群众建立健全“自管自治”长效化管理治理机制,出台契合本村(社区)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村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措施,确保分批分类、有序有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突击整治向常态化转变。如,沙子镇2022年6月以来,各村按照《村级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要求,持续开展“五无”(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