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一、我区乡村振兴建设的基本情况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农村产业革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创新型党组织创建等主要工作,持续加强对“三农”领域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形成“蔬果药花茶”和生态养殖“5+1”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民生事业提速发展,建成美丽乡村、富美乡村等示范点16个,全部建成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转运站,行政村实现垃圾收运处置率达95%以上,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为35.4%,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覆盖率达92.5%,村书记和主任“一肩挑”比例达47.4%,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89个,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9.2%。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区先后制定了《xx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xx区关于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的实施方案》《xx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方案》《xx区推进现代产业示范带建设实施意见》《xx区支持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发展10条措施》等文件,紧扣“二十字”方针围绕“五大振兴”,着力实施“十大工程”,按照“一年打底、三年成型、五年成势”的总体安排有序推进,于2020年被评为贵阳市乡村振兴示范区。二、乡村振兴推进情况(一)产业发展方面。一是以产业聚集发展为龙头的带动作用明显。发挥洛湾云锦医药食品新型工业园、火石坡工业园的聚集效应,扶持壮大贵州龙、五福坊、老干爹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好山河、五阿哥等一批具有潜力的成长性企业,打造中药材、辣椒、肉禽等加工产业集群,形成“加工在贵阳,基地在全省”的发展带动格局。2020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57.18亿元,农产品加工转换率为50.08%。二是以特色小镇为主的点状辐射带动效果逐渐显现。偏坡乡“原味小镇”以“公司(企业)+特色小镇+农业园区(景区)+富美乡村”等模式已投入运营;羊昌“花画小镇”结合“种业小镇”打造业态更加丰富;新堡乡“全域旅游+体育健身小镇”初步成型;百宜“五彩小镇”支持一批农业企业+文旅企业发展,初步具备产业强镇基础;下坝“百果小镇”、新场“飨往小镇”业态日趋丰富,产业链条逐步完整,预计3至5年时间,将逐步成型。三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的开局良好。按照“一带八园八基地多主体”的布局,在北部乡镇规划了约2.2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该项目自去年10月实施以来,按照”七化”标准建设了2628亩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实现了“多块变一块,小块变大块”的宜机化目标。同时,培育了天贵茶园、贵州苌楚公司、百宜农职院、贵州华均兴鱼业内循环、贵州红河泰鱼种场、花锦谷等一批集农业产业、科普教育、农事体验、渡夏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人居环境方面。一是持续保持良好生态优势。发展全国首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效应,创立“两山”理论生态环境智慧云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探索生态资源数字化监管,实现生态保护智能化及工作量化,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8.11%,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优良率达96.4%。二是乡村环境不断整治提升。近年来,我区持续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创建、“厕所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区71个行政村垃圾治理设施设备全部配齐,共设农村垃圾收集点453个,配备保洁人员602人,转运车辆73辆。建成村寨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生态池58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5套、无动力分散式处理设施56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纳入截污管收集的建制村49个,设施覆盖率为64.47%。三是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各乡镇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加大乡村清洁行动的工作力度,仅2020年共进村入户宣传916场次,参与群众1235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9541份,悬挂宣传标语225条,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802吨,清理村内塘沟414口,清理村内沟渠881公里,清理村内淤泥522吨,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778吨,拆除废弃建筑32处、残墙断壁42处。目前,我区农村面上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的现象基本遏制,乡村环境逐步向干净、整洁、有序的要求转变。(三)乡风文明、社会治理方面。一是成功入列全国“建设...